过度包装下中国式的体检,该如何选择?

如题所述

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不过,基因测序声称预知百病、体检套餐项目名目繁多、非医学需求微量元素检测随便查……面对体检行业乱象,我们该如何选择?

乱象1

基因测序预知百病

99.99%的基因准确率、一滴血知百病风险、可查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在互联网上,基因测序被“吹”得几乎无所不能,不仅可预测疾病,酒量大小、是否有早恋、网瘾倾向等也都称可以预测。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宣称基因测序可以“包测百病”甚至“包治百病”;有些机构还表示基因测序可以测出“天赋基因”,实现对孩子的“因材施教”等。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个别医院开展了“优势天赋基因检测”和“疾病易感基因检测”项目。

基因测序的收费也非常混乱,有的机构做一次全基因测序要38万元左右,声称可以把人体内2万多个基因扫描排列一遍,有的“基因检测”体检套餐价格达7.6万元,单独检测68项基因价格是3.4万元,当然也有便宜的,125项基因检测的基础套餐价格仅为一千多元。

据了解,基因测序主要是针对遗传病的检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作出辅助诊断或遗传咨询,如两名聋人结婚,理论上可以通过基因测序,预测他们的孩子健康与否。或者,通过基因检测来预知疾病的发生率,如影星安吉丽娜朱莉接受基因测序后,被告知有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风险较高。于是,她选择切除双侧乳腺,希望将患乳腺癌的风险降至最低。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伍学焱表示,没有针对性的基因测序没有意义,基因检测在现阶段也并不建议作为常规体检项目。目前,基因检查主要有三大内容,除了预测遗传病风险,还包括明确诊断、指导用药,后两者可以通过荧光定量、芯片等检查方式完成。除科研外,也为一些需要使用靶向治疗药物的癌症患者开展基因测序服务,以确定更有效的用药方案。“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可以接受基因测序,以判断自己罹患癌症的风险,作为高危人群接受健康管理。然而,在所有发生乳腺癌的人群中,遗传因素的比例很低,由基因突变引发癌症的比例同样也很低,尚不能准确判断出现上述基因突变的人群中,哪些人会发生乳腺癌。”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健康管理中心负责人王仲还表示,决定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先天因素(基因)固然存在,但更多的因素在于外部环境和后天因素,如生活习惯、环境的物理作用、微生物作用等。即便单从基因考虑,有相同致病基因的人,也需要在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引起疾病。单从基因检测就说明一个人会得某种疾病,似乎不够客观。此外,基因只能说明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常常以百分数表述。这种表述对于常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往往很大。所以,对于基因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乱象2

体检项目越检越多

今年60岁的周先生家住北京市丰台区,他原来生活方式不够健康,每天不抽烟喝酒就浑身不舒服。不过,退休后的时间里,他的状态却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仅几年就“送”走了几个老同事,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因为不想重蹈覆辙,周先生开始每年接受体检,希望借此提前发现健康问题。不过他发现体检项目越来越多。“我以前体检项目也就几十项,现在在体检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下已经增加到近百项,价格也越来越高,要近万元。”

记者在某知名民营体检机构网站上看到,该体检机构针对不同消费者推出十余种套餐,而其网站醒目标注体检流程第一步为专家设计体检方案。随后记者联系该体检中心客服,客服简单询问了年龄、性别、是否抽烟等情况后,就为记者推荐了标价1000多元的B套餐。而在另一家体检机构,记者同样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咨询,客服人员同样是简单询问后就为记者推荐了一款3000元的体检套餐。

在一家体检机构,记者还发现一款体检套餐价格高达17.3万元,该体检覆盖了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功能医学、遗传医学等多个领域,号称可预防超早期癌症、筛查十二大猝死诱因、防控慢性病,“破译身体遗传密码,预知未来健康趋势”。该套餐还号称能对人体常见的9大类68种疾病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易感性检测、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代谢疾病、精神生理疾病)。

王仲提醒,很多疾病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表现,但可以通过适宜的体检项目发现异常。不过,体检并非花费高或项目多就一定最好。体检应当按照不同人士的年龄、职业、家族病史等情况,组合项目。非疾病人群,建议每年接受一次基础性检查,排查身体健康隐患;已查出疾病的患者,应将体检时间缩短,3-6个月一次为宜。对于18至35岁的非疾病人群,一般基础检查套餐即可;35-45岁人群建议在基础检查套餐中,增加骨密度、心血管、肿瘤等适龄项目;45岁以上人群除基础检查外,重点建议增加糖尿病等慢性病、肿瘤、冠心病、脑卒中筛查等。

乱象3

部分常规体检项目不靠谱

相对“高端”的基因体检,普通老百姓最常接触的还是常规体检,但近日一份流传甚广的“五大最不靠谱体检项目”的网帖打乱了不少人的体检计划。在这份名单中,X光片查肺癌、彩超查前列腺癌、血钙检测儿童缺钙、CT、红外线查乳腺癌、化验指标查胃癌等体检项目悉数上榜。

X光片查肺癌,被广泛认为是应用较多、漏诊率最高的一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介绍,因为胸透分辨率很低,因此检出率也很低,有的时候检查出来可能已经是晚期了,因此专家建议用高清CT检查肺癌,分辨率高。这也是目前欧美通用的办法,检出率高达90%以上,因此建议中老年人或者是有肺癌家族史的朋友体检中把X光片换成CT。

体检里常有一项是腹部彩超,四十岁年纪的男性在体检中还有一项叫“前彩”——前列腺彩超,来筛查是否患有前列腺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主任医师张志超介绍,“前彩”检不出早期前列腺癌,没有办法鉴别出到底是良性增生,还是前列腺癌。前列腺彩超检查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更有效,对潜伏期或早期癌症没用,如果只是例行体检,完全可以不用做。

张志超介绍,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更靠谱。PSA价格低廉,可排除假阳性问题(前列腺炎、尿路感染会引起PSA值升高),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最方便、敏感的方法,当血液中PSA的水平超过正常值(超过4纳克/毫升)的时候,就需高度警惕,应及时去医院看专科医生。“五十岁以上的男性做体检最好隔一两年、两三年查PSA,因为如果是前列腺癌,这个数值会比较高。一般我们在筛查的时候,第一次来首先要明白到底是良性增生还是恶性增生,就是先查一个PSA,如果PSA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核磁共振是首选。”

验血查钙,尤其是儿童,通过抽血来测微量元素,判断是不是缺钙,这一项也有很多家长都特别关心。它到底靠不靠谱?中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云峰表示,微量元素不应该作为常规的儿童体检项目,它的准确性并没有那么高。结果查出来后,也千万不能根据这么一张化验检查单,就判断孩子是不是缺锌、缺钙或缺铁。一定要好好询问病史,因为微量元素里钙查的是总体钙,孩子如果真缺钙,他的游离钙应该是缺乏的。

此外,早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就曾发过“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相关通知”,明确提出“非诊疗需要,禁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针对儿童开展非诊治需要的微量元素检测。”

王云峰表示,对于把微量元素检测当儿童体检项目的行为均不推荐。一般是出现了异况才做,但也只是参考。仅凭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不能判断健康有问题,还需要结合喂养史、临床症状等多方面综合评估。此外,人员操作、检测方法、设备等客观因素也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比如检测头发,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前3个月的生长状况,不能拿来当现在的判断。”

CT、红外线检查乳腺癌,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万冬桂指出,当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的劣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用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这个也不推荐,因为红外线检测不是国际标准,机器的性能差、灵敏度低、误差大,并且医生的主观判断强,现在的大医院已经都不用这个方法做检测了。

专家建议,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自摸自检、B超或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但因为价钱更高(2000元左右),因此仅在高危人群(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疾病的肥胖妇女)中推荐。

化验指标查胃癌,准确性低。实验室化验指标包括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大便潜血、胃液情况等多个项目,常常在体检中用来指示胃部的健康情况。专家表示,这些指标用于胃部疾病的初筛还可以,但如果用来筛查胃癌,其准确性上还达不到要求。

专家建议,胃镜最为标准、精确,是筛查并确诊胃癌的首选。但胃镜的费用相对高、痛苦更大,是侵入性的检查,故如果首次胃镜体检的结果是良性,之后每5年做一次即可;但如果体检结果发现胃部有异性增生(例如炎症)、萎缩、胃溃疡或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则除了治疗这些疾病外,体检的间隔时间最好为2-3年。

体检应注意的事项

体检应采取“1+X”

“一流的环境、二流的人员、三流的服务”常被用于形容当下的一些健康体检机构,其具体表现为体检前缺乏科学的讲解和个体化体检套餐设计建议,体检中缺乏统一规范的专业化服务流程及路径,体检后缺乏健康评估和跟踪管理,使得健康体检的“健康产出”大打折扣。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武留信指出,目前我国健康体检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缺乏对健康体检的规范。据他介绍,2009年8月卫生部发布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但相配套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与实施细则及流程”一直没有出台,“没细则就等于没有操作性”。

那么,体检时如何选择套餐,又该注意什么呢?

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指出,目前我国体检“两端”做得不够,一是健康体检前的问卷调查,以及针对不同答案推荐不同的体检方案;二是体检后的健康管理。曾强告诉记者,健康体检应采取“1+X”的模式,1是基本体检项目,也是形成健康体检报告及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的必须项目,包括健康体检自测问卷、体格检查等,涉及血尿便常规检查、耳鼻喉科、牙科、口腔科检查、妇科、心电图检查等。而“X”则指“专项体检项目”,主要是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及慢性病风险的个体,进行专项筛查项目。

武留信表示,消费者选择体检套餐时可参照2014年5月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据介绍,《共识》明确了必选和可选的体检项目。其中,体检必选项目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体格检查,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内外科检查、眼科检查等;第二类是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一般检查,也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还包括妇科细胞学检查;第三类是辅助检查,像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健康体检自测问卷在《共识》中也被确定为必选项目。

王仲也表示,有效的体检一般应根据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个人既往的健康状况及家族遗传病史、近况、生活方式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较适合本人体检项目的菜单。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增加项目,以便得到较为全面的健康信息。

王仲还提醒,大家在选择体验机构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体检中心的资质一定要过硬,机构体检人员要专业,医护人员要有执业证书,要有多年从医经验;设备不仅要先进,更要经过每年的审核,保证体检数据准确真实。

其次,完善的后续健康管理服务。专家的检前指导咨询,检后解析体检报告等,都需要一位够权威的医生为你服务。体检机构是否具有完整的后续服务系统,也应列为考虑的条件之一。同时,体检机构背后最好要有大型综合医院作为医疗技术的支撑。

最后,体检机构要为受检者设置整洁舒适的体检环境,体检机构的体检区域要相对独立,不能与病人接触,防止交叉感染的现象发生。

体检后要做好健康管理

说起体检,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这样的场景:很多人排队,要做哪个体检项目,就挨个到相应的科室去检查,然后隔几天来取体检报告。取到体检报告后,看看指标正常与否,至此,整个体检过程就结束了。然而,王仲表示,体检只是第一步,医护人员会为每名体检者提供个性化的体检方案,并对其做好健康管理。

“体检机构要严禁千人一面的体检报告,要求体检报告也要个性化,同时为体检者提出有针对性、具体可行的建议,也就是对体检者进行健康评估、干预。”王仲说,“如果不在体检后进行解读和干预,就丧失了体检的意义。”

体验报告解读的内容主要包括各器官功能是否正常、得病的风险有多大、对未来几年健康情况的大致预测等,并以此对体检者进行干预和管理。比如,体检者做完心血管评估后,医生会将未来几年内脑卒中发生率、心梗风险等说清楚,然后建议到综合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并在生活习惯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然而,有一部分人“为了体检而体检”,只重视体检过程,却忽视体检报告阅读。一些查出严重问题的人会主动就医,但更多人取到体检报告后就丢在一旁,根本不读。即使阅读了,也是走马观花,对体检报告,尤其是体检结论及相关建议不以为然。王仲说,不少体检报告已经明确做出体检者有重大疾病诊断或异常阳性结果提示,医生也给出明确指导建议,但由于身体暂时没有任何不适,并没有引起体检者重视,结果延误了对重大疾病的及时发现,等出现症状已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

作者为:亦健康钱宇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