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如题所述

一、地形、地貌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北为黑龙江,前横完达山,东傍乌苏里江,西枕小兴安岭,中跨松花江,北与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29°46'42″~135°05'10″,北纬46°06'30″~48°28'06″,面积45100km2

三江平原北界为黑龙江,西、南、东三面被小兴安岭、那丹哈达岭及完达山所环抱。本区沼泽湿地发育,地势低平。西南部佳木斯一带海拔80m,平原中部海拔50~60m,东北端的抚远县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最低处海拔34m,地面坡度在0.1‰左右。平原中有零星残山残丘矗立其中。

总观三江平原一般可见三级阶梯状地面,Ⅰ、Ⅱ级阶地组成低平原,海拔50~60m,台地海拔100m左右。黑龙江、乌苏里江切过平原北部与东部,松花江斜穿平原中部,均形成河谷平原。此外,见有多处残丘、残山突立于平原之中,打破了单调的平原地貌景观。

二、水文、气象

三江平原水系发育,河流纵横,均属黑龙江水系。其主要支流有松花江、乌苏里江,地面湖泡星罗棋布,沼泽湿地发育,有大小河流100余条;其中主要河流15条,以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个水系为主干。

黑龙江全长4510km,流域面积185.5×104km2,流经区长406km。水面宽1~2km。黑龙江水源以雨水补给为主,季节 性融雪为辅。夏季受太平洋及鄂霍茨克海暖湿空气影响,雨量充沛,地表径流条件好,水量丰富。

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一大支流,南北两源。南源为第二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北源嫩江,发源于黑龙江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中段南侧。两源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三岔河处汇合始称松花江干流,全长2309km,流域面积54.6×104km2。流经本区长度为305km。佳木斯以下,河宽1.5~2.0km,水深2~3m;年径流量727×108m3,年平均流量2305m3/s;多年平均水位114.40m。松花江近百年来有十次大洪水,主要支流有梧桐河、嘟噜河、蜿蜒河、安邦河。

乌苏里江全长890km,有两个发源地,一个发源于俄罗斯的锡赫物岭西麓,一个发源于兴凯湖。乌苏里江流经本区长223km,年径流量619×108m3,年平均流量1963m3/s,多年平均水位96.14m。主要支流有挠力河、七星河、别拉洪河。

三江平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是黑龙江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500~650mm,年际变化不大。地域分布上,山前台地区降水量较大,均大于600mm;中间部位低平原、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地区一般在550~600mm之间。在桦川、绥滨、宝清之间最小,约在500~540mm。夏季受东南亚季风影响,雨量充沛且集中,每年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8%;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干燥而少雨,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7%;春秋两季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2.5%和21.0%。三江平原水面蒸发总的分布规律是西部大,东部小,南部大,北部小。宝清、桦川一带可达730mm,同江、饶河一带最小达580mm。三江平原蒸发量年内变化规律是冬季最小,夏季最大,春季较大,秋季较小。全年蒸发量主要集中在4~8月,其中5~6月份占全年蒸发量的30%左右,全年蒸发量最小的为1月、12月份,一般占全年蒸发量的1%左右。

三、地质构造

三江平原地处古亚洲构造域的交接复合部位,构造发展多阶段、多旋回、不平衡性明显,地壳活动性较强,地质构造错综复杂。大地构造发展与演化,经历了地块形成阶段、再生地槽发展阶段、盖层形成发展阶段和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古生代以来,地质构造总的发展是在古大陆壳内,由隆拱拉张裂陷到沉降挤压闭合,经历多期势力交替的体制,其总的趋势是从稳定向活动过渡,又从活动向稳定发展。本区由三个大地构造单元构成,即佳木斯隆起、宝清过渡带、三江新断裂带组成。

1)佳木斯隆起。为老爷岭地块主体部分,呈北窄南宽的楔形展布,北过黑龙江延入俄罗斯,南被敦密深断裂隔截,西与张广才岭边缘隆起毗邻,东与宝清—密山过渡带相连。

2)宝清过渡带。位于佳木斯隆起带以东,包括富锦、宝清等地,呈南北向向西突出的弧形展布,北部被三江平原掩盖,东部与完达山优地槽褶皱带毗邻。本区是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形成与发展的过渡带。次级构造单元“宝清坳陷”位于过渡带北部宝清一带,形状不规则,基底为桦南隆起东延部分,中元古代以来长期处于抬升剥蚀,中加里东期碱长花岗岩比较发育。

3)三江新断裂带。本断裂带包括绥滨、同江、抚远等地,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区的平坦低洼地,周围环山,其间有零星小丘起伏,向北过江与俄罗斯阿穆尔盆地相连,西界为依舒深断裂。断陷基底可分为性质不同的3个区。西部区:双山—富锦—街津口一线以西,重、磁场反映是正负异常值小、圈闭面积小、无方向性,重力场反映为地貌隆起区,是佳木斯隆起带北延部分。由下元古界兴东群和早元古代花岗岩组成结晶基底。中部区:在西部区以东,索伦—菜嘴子一线以西。重、磁异常值中等、差值变化不大、方向性较强,呈北北东向,圈闭稀疏,反映较稳定的褶皱背景,是宝清过渡带北延部分。基底由上古生界及早中生代花岗岩组成。东部区:菜嘴子—勤得利一线以东,重、磁异常差值大、圈闭紧密、方向性强,显示线形紧密褶皱带特征,为完达山晚印支期再生优地槽褶皱带向北延伸部分。由中三叠统至下侏罗统下部深海相硅质、泥质页岩、浊积杂砂岩及晚印支期花岗岩等组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