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上的桥有哪些?!

天津海河上的桥有哪些?!还有比较著名的。。。位置。。。什么的。。。就是简介吧

天津桥梁简介

中国七大水系,干流仅有七十多公里的海河,像一棵主干不高却枝杈繁茂的大树,荫及数省市。处在“九河下梢”的天津,也成为一座带有浓厚“桥文化”色彩的城市。她和许多临江河近水域的城市一样,不同年代建造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桥梁。吊旋的解放桥、金刚桥,平转的金汤桥,平拖的金华桥……建城历史并不太长的天津,若没有近代以来大量造型各异的开启式钢桥,她的“桥文化”历史不会在全国享有令人瞩目的地位。桥梁专家茅以升有一句话:“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

下面来给您详细介绍
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经说过:“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是个多河道的城市。
万国桥1926年建成(现解放桥)

天津河多、水多,桥梁也多。

天津早期的桥梁,大都是跨越小河和沟渠的小木桥或小石桥。

在天津,海河、南运河、子牙河、北运河等,流经市区的一些较大河流,早期都是依靠渡船,连接两岸交通。

随着漕运和盐业的发展,天津日益繁荣。从清康熙末年到同治末年,在一些重要交通河口开始修建浮桥。

天津最早的浮桥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地点在现今的红桥区西沽。当时,有这样的记载——“制巨舰,贯以铁索,排列水面为浮桥。从此行旅往来如履平地。”

历史上,“浮梁驰渡”曾经是天津的八景之一。

天津城历史上著名的浮桥有:盐关浮桥、院门口浮桥、北大关浮桥、大红桥浮桥、大伙巷浮桥等。

“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到了清朝末年,天津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繁忙的商贸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浮桥已经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于是改建正式桥梁。清代光绪13年即1887年,天津的第一座钢结构大桥建成。为了满足河道通航的要求,这座桥的桥面高,纵向坡度陡,桥面高悬在空中,好象长虹凌空飞架,所以又有“虹桥”之称。1924年,虹桥被洪水冲毁。为了通行,临时在这里建了一座浮桥,叫做大红浮桥。1933年开始在这里筹建新的大红桥,四年以后大红桥竣工。工程费用共计26万元,资金由天津海关附加税中提取。

清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天津第一座悬臂式开启桥在直隶总督行馆前的南运河上建成,取名金华桥。它替代了原来院门口的浮桥,老百姓俗称这座桥为老铁桥。

1917年,南运河改造时,又将其移建于北门外的北浮桥处,仍然称为金华桥,这座桥也是我国最早的开启式钢桥。

1902年,在老龙头火车站前修建了平移式的老龙头开启桥,它替代了原来的老龙头浮桥。1926年,在老龙头桥的旁边又新建了一座悬臂式开启桥。因为钢桥当时处在各国租界地之内,所以被称为万国桥。以后,这座桥又先后被改称为中正桥和解放桥。这座桥在筹建时,曾经有17家承包商投标,设计方案达31种,是当时中国开启桥中工程最大的。花费白银125万两,也是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梁。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曾对这座桥进行开启试验,结果运转良好。专家证实,天津的解放桥也是全中国旧钢桥中唯一还能开启的桥。

1903年建成的金刚桥,老百姓俗称新铁桥。由于桥面较窄,1924年在旁边又另建一座新桥,新桥仍沿用金钢桥的名称,由美国施特劳斯公司设计并供应材料,中国大昌公司负责安装。新建的金钢桥是立转开启,形式很像古代护城河上的吊桥。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桥在当时还安装了抗地震的设施。

20世纪初期,天津市的桥梁建设进入由浮桥、木桥改建为钢桥的历史性跨越。

1906年,由13条木船组成的东浮桥也改建成钢桥,或许是因为钢桥结实,固若金汤,因此取名“金汤桥”。它中孔作水平旋转,成为启闭式桥梁中的一个新品种。这座桥是由天津与奥地利、意大利租界领事署及电车公司合资修建的。

1949年,1月14日,解放天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东西两路在桥上会师,金汤桥又成为天津长夜破晓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天津市的桥梁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如果把天津海河以及流经天津的南、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上的桥梁数加在一起,总共有一百多座,这在全国大城市中是屈指可数的。一座座彩虹般的桥梁,构成了天津独特的景观。

1985年建成的海门大桥,是我国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钢结构跨河大桥。桥的总长度为903米,中孔跨度64米,为活动孔。在活动孔两侧建有45米高的提升钢塔架,作为开启通航道。大桥开启时,净宽60米、净空高31米,比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都要高。

建成于1987年12月的永和大桥,是一座采用先进建桥技术修建的大型公路桥。它结构新颖,为钢索斜拉悬挂的桥梁结构形式,因此也叫斜张桥。永和大桥全长510米,中孔主跨径为260米,桥面宽14.5米,两岸的门式塔柱高55.5米,共有44对钢质缆索。

1988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桥梁博览会”上证实,在同类型的桥梁中,永和大桥的主跨度在亚洲是最大的。

在繁华的市区,在广袤的原野,一座座现代化的桥梁巍峨起伏,强烈地表现出天津国际化大都市的英姿。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桥与天津的水、天津的路;桥与天津人、与天津的经济、天津的文化交织在一起,将演绎出更加雄壮的篇章。

1917年,南运河改造时,又将其移建于北门外的北浮桥处,仍然称为金华桥,这座桥也是我国最早的开启式钢桥。

1902年,在老龙头火车站前修建了平移式的老龙头开启桥,它替代了原来的老龙头浮桥。1926年,在老龙头桥的旁边又新建了一座悬臂式开启桥。因为钢桥当时处在各国租界地之内,所以被称为万国桥。以后,这座桥又先后被改称为中正桥和解放桥。

这座桥在筹建时,曾经有17家承包商投标,设计方案达31种,是当时中国开启桥中工程最大的。花费白银125万两,也是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梁。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曾对这座桥进行开启试验,结果运转良好。专家证实,天津的解放桥也是全中国旧钢桥中唯一还能开启的桥。

1903年建成的金刚桥,老百姓俗称新铁桥。由于桥面较窄,1924年在旁边又另建一座新桥,新桥仍沿用金钢桥的名称,由美国施特劳斯公司设计并供应材料,中国大昌公司负责安装。

新建的金钢桥是立转开启,形式很像古代护城河上的吊桥。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桥在当时还安装了抗地震的设施。

20世纪初期,天津市的桥梁建设进入由浮桥、木桥改建为钢桥的历史性跨越。

1906年,由13条木船组成的东浮桥也改建成钢桥,或许是因为钢桥结实,固若金汤,因此取名“金汤桥”。它中孔作水平旋转,成为启闭式桥梁中的一个新品种。这座桥是由天津与奥地利、意大利租界领事署及电车公司合资修建的。

1949年,1月14日,解放天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东西两路在桥上会师,金汤桥又成为天津长夜破晓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天津市的桥梁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如果把天津海河以及流经天津的南、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上的桥梁数加在一起,总共有一百多座,这在全国大城市中是屈指可数的。

一座座彩虹般的桥梁,构成了天津独特的景观。

1985年建成的海门大桥,是我国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钢结构跨河大桥。桥的总长度为903米,中孔跨度64米,为活动孔。在活动孔两侧建有45米高的提升钢塔架,作为开启通航道。大桥开启时,净宽60米、净空高31米,比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都要高。

建成于1987年12月的永和大桥,是一座采用先进建桥技术修建的大型公路桥。它结构新颖,为钢索斜拉悬挂的桥梁结构形式,因此也叫斜张桥。永和大桥全长510米,中孔主跨径为260米,桥面宽14.5米,两岸的门式塔柱高55.5米,共有44对钢质缆索。

1988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桥梁博览会”上证实,在同类型的桥梁中,永和大桥的主跨度在亚洲是最大的。

在繁华的市区,在广袤的原野,一座座现代化的桥梁巍峨起伏,强烈地表现出天津国际化大都市的英姿。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桥与天津的水、天津的路;桥与天津人、与天津的经济、天津的文化交织在一起,将演绎出更加雄壮的篇章。

有人说: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活力,有了桥就有了诗意。天津是一座以‘水文化’为依托的城市,桥对于每一个天津人来说,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沿海河而建,水量丰富,渡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本不便利的渡口逐渐被各种桥梁代替。

那么,天津第一座桥是什么时候架起来的呢?这还得从清雍正八年,也就是1730年说起。当时的天津,人口不断增多,城区也逐步扩大,贸易的往来使修路架桥成为头等大事。当时的五品官员孟周衍,筹集捐款,请人设计建造了天津的第一座桥。取名为:盐关浮桥,又叫东浮桥或孟公桥。这是一座由13条大木船连接而成的浮桥。桥面上铺设活动木板。因经费所限,当时修建的桥梁简易粗糙。

直到1906年也就是光绪32年,天津有了有轨电车。因铺设由东浮桥到老龙头火车站的路轨,津海关道和奥、意租界领事署以及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共同出资,将东浮桥拆除,改建为永久性的钢梁铁桥,取名“金汤桥”。寓意为固若金汤。

“金汤桥”全长76.4米,宽10.5米,分为三孔。这座桥的最大特点是一个开启式桥梁,其中较大的孔径为固定跨,两孔为平转式开启跨,用电启动。

开启式又称开合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在著文点评津城铁桥,称赞可开可合的桥是天津的特产。他在书中写道:“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这是一种经济型的桥梁结构,当时在中国这种桥绝无仅有,在天津开了先河”。

“金汤桥”的建立,对周边的商业往来起了很大的畅通作用。而确定金汤桥真正历史意义的是1949年解放天津的时候,那幕激动人心的胜利会师。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性的决战,打响了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北两部于1949年1月15日在桥头会师,使历史悠久的天津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里。所以人们又把金汤桥叫做会师桥。

金汤桥做为目前国内仅有的三跨平行开启式钢桥,经过近百年的使用,使桥梁局部构件已经严惩锈蚀损坏,成为名符其实的“危桥”。

金汤桥作为目前国内仅存的三跨平转式开启钢桥,经过近百年的使用,桥梁局部构件已严重锈蚀损坏,成为危桥。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及更完整地保留该桥历史价值,2004年5月10日金汤桥再次经过重修,这座具有近百年历史、曾见证天津解放的钢桥终于又重新恢复了原有的功能。

坐落在中山路南端、横跨海河之上的金钢桥,连接三岔河口两岸,是目前天津市内重要的交通桥梁之一。金钢桥是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为开辟河北的发展而决定修造的。当时还特聘了英、日、两国工程师设计修建的。

金钢桥全长76.2米,俗称老桥,之所以取名“金钢”,是“坚如金钢”之意。由于不能负重,金刚桥最终在1922年不得不重建。新建成的大型钢梁新桥在1924年春天竣工,位置在旧桥下游18米处,仍沿用旧称“金钢桥”。

从1924年建成至1996年,金钢桥已走过了72年的历程,并再次成为危桥,天津市政府决定改建。新的金钢桥于1996年年底建成,为双层拱桥,下层桥利用旧桥墩改建为三孔钢与混凝土组合的箱梁桥。为了给大家留一个历史的怀念,天津市在重建时特意在金钢花园内修建了一个旧“金钢桥”的模型,供游人参观。

解放桥建成于1902年,“年龄”和金刚桥相仿。在解放桥还没有建造时,法国要求清政府在海河下游老龙头车站附近(即现在的天津站),修建一座桥梁,当时被称为老龙头桥。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天津开始修建此桥,桥梁共分四孔,采用变高度的连续钢桁架。由于城市交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开始筹建新桥。1926年新万国桥建成(即今解放桥),遂将旧桥拆除。

新建的万国桥于1923年开工,1926年竣工。原定工程费用以100万两白银为限。开工以后,造价大为提高,主桥增至152万两,拆除旧桥等增至39万两,共计190万两白银,遂成为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梁。性能良好至今通车无阻。解放后,万国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一直沿用至今。

紧邻解放桥的是解放路。在这条街上,汇集着各国在华的银行,如英国的麦加利银行和汇丰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等,形成了当时中国的金融中心。这条街上的建筑也独具特色,即有气势雄伟的罗马式建筑,也有古朴的哥德式建筑,它集近代建筑大成于一地,被誉为近代建筑展览会。当时万国桥的名字也正是从这里演绎而来。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桥得到了充分的保养和维护,并经过了多次修缮。解放桥这座百年铁桥又展现出了新的风采。“沽水流霞”的景色,和与解放桥遥相呼应,又形成了天津的一大风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6
从耳闸说起,外环线内的20座桥梁及连通道路:
1. 永乐桥(慈海桥)——三条石大街-五马路
2. 金钢桥——大胡同-中山路
3. 狮子林桥(内环线上)——通北路-狮子林大街
4. 金汤桥(观光用)水阁大街-建国道
5. 进步桥——通南路-进步道
6. 北安桥——福安大街-胜利路
7. 大沽桥——大沽北路-五经路
8. 解放桥——解放北路-海河东路
9. 赤峰桥——赤峰道-华昌道
10. 金汇桥(保定桥)——保定道-海河东路
11. 大光明桥(内环线上)——曲阜道-十一经路
12. 金阜桥(蚌埠桥)——蚌埠道-十三经路
13. 直沽桥(奉化桥)——奉化道-大直沽西路
14. 刘庄桥——琼州道-大直沽中路
15. 光华桥(中环线上)——新围堤道-东兴路
16. 国泰桥(在建)——小围堤道-国泰道(规划)
17. 富民桥——洞庭路-富民路
18. 海津大桥(东南半环快速路)——黑牛城道-昆仑路
19. 柳林桥(规划中)——柳林路-武当路(规划)
20. 吉兆桥(规划中)——吉兆路(规划)-武功路(规划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16
复制粘贴的真讨厌!
我就说我知道的吧
有北安桥 解放桥 刘庄浮桥 奉化桥 蚌阜桥 保定桥 进步桥 金汤桥 狮子林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