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性格缺陷

如题所述

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
1、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症状为情绪不稳定,可以此时极其愉悦,下一秒立刻愤怒起来。这种极度不稳定的情绪会导致紧张局面,有时候会使得一段美妙的关系变得时而激烈、时而冷淡。这种规律有时被称作“稳定的不稳”,因为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不稳定情绪。
2、表演型人格障碍:关键特点是寻求关注和情绪过度。有时候他们会操纵一个状况来为自己赢得更多关注。举个例子,他们会做出不当的调情行为,或者说一些过度戏剧化的故事来使自己保持在关注的焦点中。
3、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些人的特定是觉得自己非常伟大。他们都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加迷人、更加聪明以及更加富有天赋。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很特别,就希望自己被特别对待,执着于要求最好的东西——红酒、牛排、所有你能想到的。他们还认为自己的主意自然都是最棒的,其他人应该了解这一点并支持他们。
4、强迫型人格障碍:这些人执着于有序、完美、完全的控制,以及规则、细节和计划。这些听起来或许是很好的特点,但患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往往很刻板、容易紧张,且办事效率惊人的低下。因为他们花费太多的时间制定计划以及对任务的担忧,而不是仅仅去做。而且说到信仰和道德问题他们都很死板,使他们看起来相当固执。
5、依赖型人格障碍:这类人格障碍和“依附”这个词有关。这些人对于分离和拒绝极其恐惧,因此他们倾向于过度的依赖于或“依附”他们拥有的关系。
6、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类人喜欢指责他人、总体上缺乏信任感并且习惯性怀疑他人。他们会假设他人让自己失望、控制他人或者在背后议论他人。由于这些原因,他们极力确保能够得到朋友和家人的忠诚。这些信念强大到会对个人的行为习惯产生巨大影响。
7、回避型人格障碍:这些人害羞、胆小、社交能力差、自信心极其低,认为自己无能、不够格以及没指望。这些人想要与他人有亲密关系,但是几乎不会去冒社交的风险。他们会尽量避免社交场合,使得他们很难去认识新的人。
8、分裂型人格障碍:这类人常常不合常理、思维极其出奇,他们会把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举个例子,“我今天起床是从床左边下来的,因此今天要下雨。因为上一次就是这样的。”于此相关的就是参考的理念。这是一种认为世上所有事物,包括无害的事件,或者发生的巧合都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命运的信念。
9、反社会人格障碍:关于反社会人格障碍,听起来好像他们无法和他人相处融洽,其实正好相反,他们可以非常迷人,且常常借此来操纵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10、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最为突出的是对社会期望的漠视。他们毫不在意自己对他人的看法,也不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这一点与自恋者形成鲜明对比。无论分裂者是否沉浸于孤苦寂寞之中,都一定与驯服顺从绝缘。即使他们偶尔以顺应作为权宜之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5
第一种有缺陷的性格倾向是接受型

(receiptive)。这种性格的特点是认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都要从外界获得,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创造,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所以这类人往往活得比较被动。

在物质上,很多“啃老族”就有这种倾向,他们似乎不相信能够依靠自己立足于世界。在精神上,这类人往往祈求、渴望他人的爱和关怀,别人给他一点点关心,他就愿意去做任何事情。接受型人格的人常常恭维别人,不敢和人起冲突。

这种倾向的人因为依赖心比较强,因此会不自觉地讨好各种人。他们平时活得很累,却以为生活就是这样的。这类人容易产生对他人的忠诚,常常为了维护人际关系而委曲求全。当别人对他们提出要求时,他们很难拒绝别人。

你在工作中可能会发现一些人,无论什么人找他们帮忙,他们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帮别人。但这并非是因为乐于助人,而是因为他们害怕得罪别人。当然,总是把时间花在帮别人的忙上,自己的工作没做好,个人发展反而不顺利。这时他们的反应不是拒绝别人、做好自己的事,而是进一步祈求别人,希望别人来帮自己。

一个人如果有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即使头脑再聪明,在工作中也缺少主动性,总是希望别人给他把工作都安排好了,自己只要完成就好。遇到需要自己单独做决定、负责任的时候,这类人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希望别人帮他拿主意。

接受型性格的人通常不会攻击别人,他们对周围的人是比较友善、无害的。但他们自己很容易遇到精神上的困境,一旦依赖的对象不能给予他们支持,他们就会焦虑、不知所措。

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那么在给予他实际帮助的同时,也要帮他树立信心、增强自主性。帮助他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他们产生更大的依赖。如果你自己有这种倾向,希望改善,可以从两点入手,慢慢做出改变:

第一,学会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责任。做决定之前可以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参考别人的做法,但是最终要自己拿主意。有的人习惯了说“你帮我拿个主意吧”,以后就要避免这种做法。

第二,要相信自己,无论是物质上的问题还是精神上的问题,靠自己的能力都能逐步解决。可能一开始只能解决比较小的问题,但如果心里牢记“将来这些事情都要靠自己解决”,就能养成依靠自己的习惯。人必须明白,自己的成功要靠自己做出成绩,这件事自己是能够办到的。你开始相信这件事,就更有可能做到这件事。

第二种有缺陷的人格倾向是剥削型

(exploitative),或者说利用型。这类人和接受型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自己需要的所有资源都要从外界索取,而不是自己创造。不同的是,接受型的人是祈求别人给予,而剥削型则认为要通过巧取豪夺来获得。

剥削型的人从外界获得帮助或者资源后,会觉得这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或智慧获得的,不需要感激别人,但他们采取的方式通常是强力或者操纵和利用。

剥削型的性格倾向可能会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情感生活中喜欢挖人墙脚,考试的时候想让别人帮他作弊,工作中习惯于剽窃挪用,人际交往中喜欢占朋友的便宜等等。剥削型的人并非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们往往有一个心理,就是觉得巧取豪夺来的东西比靠努力得到的东西更能带来成就感。

剥削型倾向的人在和别人交往时常以榨取对方为目的,因此他们对接受型的人很感兴趣,因为接受型的人容易被榨取。但如果他发现在你身上赚不到便宜,一般就不太会去惹你了。

剥削型的人很难成功,因为他们善于破坏而不善于建设,这与大众和社会的利益是相违背的。这类人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的缺陷,把聪明才智放在更有建设性的事情上,他们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三种有缺陷的性格倾向是囤积型

(hoarding)。囤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喜欢拥有、喜欢积攒,而不喜欢消费。这里的囤积既是物质上的,也指在精神和关系上喜欢拥有、不喜欢失去。我举两个例子你就更清楚了。

生活中有时能见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喜欢积攒各种东西,挣了钱也舍不得花,这就是典型的囤积型倾向。这种倾向的人在事业上通常喜欢守着一个稳定的工作,不敢换,因为害怕面对不确定性。

另一种典型的囤积不是积攒物质,而是积攒所谓的“人脉”。他们会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但那些不知什么时候加上的微信好友,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联系一次,联系了对方也未必会搭理。你如果要让他删掉,他是万万不愿意。他们会说,万一将来用上了呢?或者有人会说,不删掉不是为了以后联系,只是为了保存当初的一份记忆。

据我的观察,囤积型的倾向到年纪大了之后通常会表现得更明显。典型的表现就是过度的怀旧。近十年来,随着通信和交通的便利,很多人和过去几十年没有音讯的老同学又有了联系,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这时会有一些人想把过去形影不离的亲密关系也找回来,甚至想把曾经失去的初恋梦给找回来,这可能就有问题了。

每一个人都是由他自己走过的路塑造的,48岁的张三和18岁的张三不是同一个人,18岁的梁山伯喜欢的是那个18岁的祝英台,这一切已经过去了。我开始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会有这种过度怀旧的想法,后来再读到弗洛姆的书,就明白了这是一种性格倾向,希望拥有,不愿意失去。但拥有后对自己有没有用呢?很多人就不考虑了。

囤积型倾向对人最大的负面影响是过分看重已经有的东西,因而轻视了未来的机会,导致进取心不足和创造力的欠缺。你轻视未来的机会,自然也就会失去很多未来的机会。

第四种有缺陷的性格倾向是交易型人格(marketing)。

交易型倾向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表现特别明显,他们交朋友最看重的是对方对自己有没有用。

很多人喜欢讲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其实这是英国19世纪的政治家巴麦尊勋爵(Lord Palmerston)在国会演讲时说的一句话,后半句是“而追求这种利益是我们职责所在”。巴麦尊勋爵讲这番话是要求议员们恪尽职守,为了英国的利益尽自己的职责。现在很多人把这句话当做唯利是图的借口,这显然是一种曲解。

今天有些人把所有的关系都看成是利益交换,小到普通的朋友关系,大到家庭婚姻,都是如此。这类人对于自己可能获利的关系特别上心,对资源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则看不上眼。

这类人对社会也许没有什么大的害处,但他们很难获得稳定、长久和真诚的关系。因为在旁人眼里,这种人斤斤计较、唯利是图、趋炎附势,不值得结交。当他们失去一切的时候,也很少有人会向他们伸出援手。

如何改善有缺陷的性格倾向?

这四种有缺陷的性格倾向各有其特点,但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非生产性或者说非创造性的性格,要么是自我消耗,要么是对外破坏。弗洛姆推崇的是创造性(productive)的人格,有点类似于现在常说的,做人做事要有建设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