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遵循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

如题所述

青少年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其发展的规律。

  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既具有顺序性,又具有阶段性

  (一)顺序性(生理\心理)

  从量变→质变

  从低级→高级

  例如:婴儿动作的发展

  认知的发展

  (二)阶段性——年龄特征

  六阶段划分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岁)

  童年期(6―12岁)

  少年期(12―15岁)

  青年期(15―18岁)

  (三)教育上的要求

  1.顺序性——教育工作的顺序性

  2.阶段性——区别对待“年龄特征”

  3.衔接性与连续性

  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发展的不均衡性

  (一)连续性(生理\心理)

  每一阶段既是前一阶段的连续,又是后一阶段的准备。

  例如: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二)不均衡性(速度)

  1.同一年龄阶段,身心发展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均衡性;

  2.不同年龄阶段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

  (三)教育上的要求

  1.连续性——“循序渐进”“积极促进”

  2.不均衡性——把握“最佳教育时机”

  三、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

  (一)稳定性:指身体发展的某些自然属性外,在社会和教育无根本性改变的条件下,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与顺序,以及各阶段的发展速度与年龄特征等,大体上是相同的。

  (二)可变性:指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教育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水平、内容和特点等又会有所不同。

  (三)教育上要求

  既要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每个阶段较稳定的共同特征,又要把灵活多样的教育与传统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

  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个别差异

  (一)共同性:指青少年发展的基本阶段是共同的,每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是基本相同的。

  (二)个别差异性:指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个人身心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某些个别特征。

  (三)教育上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因材施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