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坐井观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学了《坐井观天》,明白了看事物要全面,站得高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错了还自以为是!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最早出自《庄子·秋水》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017年,本文入选人教社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改版后为第12课的课文,并改由陈亮、梓君、左小群为课文录音。

扩展资料: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