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如题所述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数学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幼 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幼儿面前,幼儿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耳4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幼儿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兄弟",幼儿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幼儿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幼儿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幼儿举起卡“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所以幼儿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游戏结合到教学中来。
  幼儿数学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教,幼儿 在学习中感到比较枯燥。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学科,是幼教工作者正在探索的 问题之一。在此,笔者介绍幼儿数学教育中可采用的八种途径,力求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同行的共同探讨。
  一、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
  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 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 概念。由此,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 展,发展他们的数学概念。
  例如,教师安排了能为幼儿提供分类学习的环境。在一个架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不同大小、不同颜色、 不同形状的积塑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在另一个柜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卡片,让幼儿根据名称( 车、船、飞机、火车)分类。
  二、通过游戏进行幼儿数学教育。
  游戏是幼儿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 ,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将餐具(勺、碗、筷子等)一一发给“孩子们”。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幼 儿发展了一一对应的概念。
  三、通过操作进行数学教育。
  只有在幼儿参与了大量的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 和发现,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概念。
  例如,当儿童通过大量的操作,发现“1 ”是所有一样东西所表示的集合时,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所有 一样东西的集合时,幼儿才真正掌握了“1”这个数的含义。 四、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儿童学习的方式和各自的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设计各种活动,提供 不同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
  例如,在进行分类的活动时,教师可提供各种不同颜色小型积塑片、各种不同的积木、各种学习用具、各 种餐具……,以满足不同儿童的探索需要。
  五、通过激发幼儿的思维来进行数学教育。
  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不经儿童思考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情境下 ,幼儿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应该提倡启发式的教 学,鼓励儿童通过操作,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答 案。
  例如,教师可设置“如何知道谁是最高的”这个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当幼儿运用了挨个比较和测 量的方法比较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后,教师又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找出全幼儿园最高的小朋友,怎样才能 找出全中国最高的小朋友,怎样才能找出全世界最高的小朋友,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测量单位是怎么来的。
  六、通过激发幼儿的情感来进行数学教育。
  幼儿的情感极大地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应该通过提供幼儿 可接受的、鼓励的、刺激的、可欣赏的环境,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他们确信自己是有能力学好 数学的,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例如,“这只杯子装得水多,还是这只碗装得水多?”的问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后, 又使他们确信数学是有趣的,他们喜欢数学,也能学好数学。 七、通过语言进行数学教育。
  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 互作用,相互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生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同时也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 学概念的理解的机会。
  例如,当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配合具体的实物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以后,启发幼儿用“三角形有 三条边,三个角”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八、通过讨论进行数学教育。
  幼儿通过操作,通过自己的探索,对数学中的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受,急 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并和同伴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 问题。
  例如,当幼儿用小石头进行8的分解以后, 教师就让幼儿分几个小组讨论,让每个幼儿都能表达自己的感 受,并能从同伴的想法中受到启发。
  在幼儿数学教育,这八种途径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的。这八种途径的合理、充分的 运用,将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幼儿的学习更加趣味盎然。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link?url=BeyL4i269ltokHM6e_E9yPy_4ikkO80Z2N9u_5beo5IHgCosYV28GjaMBfqwK4HrIIaml8PN7bQegzBtBQv3EjmuvD3HBaskFuK0Up-SAH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4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它又具有现实性,来源于现实生活。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运动和生活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游戏和活动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数学教育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在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时,可以充分考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将活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使幼儿能形象直观地实践相关内容。例如:小组长在分餐具的时候,问他“你们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小朋友已经分到了,还有几个没有分到?”,分碗、分汤匙、分蛋糕、分水果等,开发了幼儿一一对应的概念。“帮老师搬来4个小椅子”“拿来2个皮球”等,不仅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有关数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为集体服务的习惯。
运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让幼儿在运动游戏中学数学。如:“拍皮球”。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以及3以内的点数,“拍许多下”“拍三下”等改编后的体育活动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幼儿天性好动、好玩,游戏的性质符合幼儿的天性,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
二、数学在各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教育
新《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中、游戏中。”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知识。幼儿在收放玩具时可引导他们学习排序;分点心和摆椅子时,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以及与小朋友的一一对应关系;幼儿在幼儿园过生日分蛋糕时,引导幼儿学习等分。通过教师引导,可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能力。
三、加强教学多元化设计
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水平,首先要融入创新意识,摒弃传统保守的落后思想,不断突破教学障碍,进而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学需求。例如:在《敲铃》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听音记数能力;可以借助《小猫钓鱼》游戏训练幼儿的点数能力及观察力。
总之,教学设计应充分结合幼儿自身条件因材施教。只要我们选择适当的材料,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就能感受到幼儿数学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