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篇名家写人散文

注意,应是500字以内的,谢谢,我会查的

外婆
在昨夜的睡梦中我意外的梦到了过世已久的外婆。她是除父母外与我最亲近的人,也是我此生最难以忘怀的人。

从我记事起,外婆就一直住在家里照顾我和妹妹的生活。那时家里条件不好,五口人挤在一间三十多平米的房子中,父亲一人养家,工资有限。后来我要进学校读书了,母亲觉得负担重了,便将外婆从乡下接到了城里照顾我和妹妹,自己便走街串巷搞起了服装买卖。我妈妈姐妹三人,要说条件都不是很好,但在外婆的眼里她们的生活是毕竟要比我们略富裕些,因此外婆就毫不犹豫的待在了我们家,帮助妈妈操持起了家务,可这一干就是近二十年,直到她生命的终点。

在我记忆里见到外婆最多的时候就是她腰上系着围裙,站在厨房的灶台边做饭的身影。一日三餐热呼呼,香喷喷,我没一顿不是饱饱的。现在每当吃饭的时候,想起外婆,心里不由得还会哽咽好久。我是80后,那时的童年不比现在优越,我们一放学便结上四五个伙伴一同出去“疯跑”。有一次在玩跷跷板时,竟意外挤伤了右肢,在家修养了半个多月,外婆对我倍加照顾。后来好的差不多了我又重新返回学校上课,记得那些日子外婆每天都按时接送我上学。妈妈劝外婆不用经常接送了,说我的腿也差不多好利索了,以后就锻炼一人回家吧。可外婆总是不放心,还是每天接送,(说实话我当时走路,就是比别人慢着半步),就这样频频过了一个月!

后来小学毕业了,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没当初那么顽皮了。外婆也老了几岁,而且身子骨渐不如前,但还是仍然坚持帮助母亲操持这个家。她没有工作,每月就我外公去世后,单位补给家属那一点生活费。她自己省吃俭用,却把钱都花在了我们家的生活上,有时见我学习用品缺了,便给钱叫我去买,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大家,当初除了教科书一些费用,其他学习用品都是外婆给的。我有一次和外婆在院子外乘凉,聊了好多的往事,但有一句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以后我有了钱,一定买好多点心回来孝敬您……”外婆听了非常高兴,还说一定会等到那一天,她那时慈祥灿烂的笑容如今还时时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也就过了短短一年。外婆忽然得了重病,而且病情很恶劣,日不能食,夜不能寝。我和妹妹在学校放假的闲暇时候去看望她时,外婆仍然表现出很精神的样子,品尝着我们带去的点心她笑了,她的笑容很自豪。没想到这一次见面竟然是我和外婆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告别!

2003年9月5号,外婆走了,她安静的走了。我哭了三天三夜,泪水再不能挽回她的身影。我遗憾外婆没能亲口吃上我用自己挣得钱为她买来的点心,但她陪我走过的十多个年头所给予的爱,那份无私的爱,那份伟大的爱,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我敬爱的外婆

散步)——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忆奶奶 谢清玉

  奶奶去了,睡在床上悄悄地去了,没有惊动我们任何一个人。

  奶奶去了,谁也没有想到,在漫天飘雪的寒冬,她悄悄辞别了自己疼爱的小孙女。

  奶奶去了,去得那样匆匆,留给我一夜又一夜的失眠和泪湿枕巾。

  记忆中的奶奶瘦弱、矮小,总是一身粗布衣服,宽宽的脸庞,满头银发在脑后盘一个髻儿,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奶奶很疼我。小时候,我一直跟奶奶睡。夏天多么炎热啊!当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时,总会感觉到伴随着奶奶手臂有节奏的摇动,丝丝凉风吹来,吹走了我的炎热和烦躁,不久我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有时一觉醒来,又觉其热无比,翻来覆去,很快,那不大不小的习习凉风便又轻抚我燥热的身躯,直至我全身凉爽,又美美地进入梦乡。多少个夏夜,奶奶把凉爽给了我,把炎热留给了自己;把舒服给了我,把疲劳留给自己。

  奶奶和天下所有的奶奶一样,疼爱自己的孙女儿,然而使我难忘和感动的又岂止这些。那日,我拔腿像离弦的箭似的飞奔回家,还没进门就喊:“奶奶,奶奶!”奶奶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面带笑容地说:“小孙孙回来啦!”“奶奶,我语文考试得了98分,第一名,老师在全校表扬了我,还评上学习标兵了呢!”我带着满脸的自豪与满足。“是吗?”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是真的!您看!”我卸下书包,很快拿出奖状和试卷,将那大大的、鲜红的“98”递给奶奶。奶奶接过卷子,迎着亮光瞧了又瞧,“是98分!”“还是第一名呢!”我插嘴补充,生怕奶奶不知道。“真是我的好孙孙!”奶奶拿出几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塞在我手里,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嘴里甜甜的,心里美美的。奶奶看着我喜滋滋的样子,意味深长地说:“要是每次都得第一就好啦!”“奶奶,”我咬了一口苹果,说,“我保证每次都拿第一!”奶奶开心地笑了……

  往事如潮,一幕幕情景仿佛就在昨天,然而,睁开眼,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奶奶,我又得了第一!”对着苍天,我大喊,不知奶奶能否听见,泪水却簌簌地落下来。

  又是夏夜,孤灯下,奶奶手摇蒲扇为我扇风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看她那慈祥的笑容,听她那亲切的话语,不由让我奋笔疾书……我在写着一封信,寄给疼我爱我的奶奶,寄给黄土地下那颗慈爱的心,带着我无尽的情感!奶奶,我的好奶奶!

我的母亲 ( 胡适)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

  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

  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

  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

  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

  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麇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地面红耳赤,觉得

  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

  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

  “监割”,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

  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

  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意儿了。

  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

  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筹备太

  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

  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

  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

  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

  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

  抽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

  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批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

  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

  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

  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

  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

  门上的钥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

  有人把钥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

  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

  一下,我做了错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

  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

  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

  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

  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

  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

  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

  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

  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

  擦进了什么细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

  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

  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

  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

  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去

  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

  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人,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

  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

  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

  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

  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

  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

  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

  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

  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时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是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

  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

  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

  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

  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儿,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

  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

  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

  时,她便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

  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

  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

  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儿,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

  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

  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

  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个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

  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

  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

  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

  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便离开她了,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

  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

  的慈母。

  十九年十一月廿一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9
  银杏 郭沫若
  原文: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是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赏析:
  我觉得,作者并不仅仅是在写银杏,在他的笔下,银杏这种美丽的树是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代表。作者说它古老,它美,它真,它善,也恰恰是在赞美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美丽,真,与善。而后文中又写到银杏的蓬勃,端直,挺立,坚牢,庄重,嶙峋,洒脱……难道不也正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正直,坚强与不屈吗?
  可是,作者却又在开篇写道“我想念你”,这意味着,银杏正一点点在人们的记忆与思想中消逝。而不仅是银杏,它所传载的中国人的正直,坚强,种种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德,也正随之隐遁,消亡。
  而文中“遍街的洋槐”,“满院的幽加里树”,“日本的华侨”都是那些盲目追随洋人,崇拜日本,作了汉奸走狗的人的讽刺与抨击他们的忘本,正如忘记美丽而古老的银杏,而宠尚洋槐一样。“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这一句又一次讽刺了那些汉奸,作为一个中国人,受过中国的哺育与滋润,却忘记了自己是炎黄子孙!
第2个回答  2013-10-20
秋日感怀
  
  已经十二月了,树上的叶子早已枯黄,但竟还有大半都挂在枝头。
  夜幕下,昏昏的街灯中,看到的竟是一树金黄的灿烂,那一瞬间,我呆住了。
  看着那童话一样的金树,哗哗的拍动着他的枝叶,我竟有了一种要落泪的感动。
  我一向以为秋天,枯叶,只是代表着萧索与孤寂。秋风秋雨愁杀人,古人对于秋天的描写也大都如此:
  概夫秋之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顾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听着秋声,看着叶子一片片落下,是一场场的别离,也是生命的枯竭与消逝。凄凉,不舍与无奈总是挥之不去的萦绕在我的心头。我欣赏秋天的风高云淡。我沉醉于她的清雅脱俗,但同时也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凄然的情绪中去。
  而今天,这种灿烂,忽然给了我一种坚强的感觉。
  那棵树,一个人,执着的近乎固执的站在那里,带着满枝的金色,坚强的在风中挺立。
  原来,秋天也是刚强。是坚持,也是忍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