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多乳糖不耐受为什么还要普及牛奶?

如题所述

中国人普遍乳糖不耐受,这是因为乳糖酶在中国人群中相对不足的缘故,乳糖无法被完全消化,从而引发不适反应。但是,这并不妨碍牛奶在中国被广泛推广和普及的原因。

首先,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钙、蛋白质、维生素等,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人日益增加的骨质疏松问题中,牛奶中的钙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素,所以推广牛奶可以帮助人们摄取更多的钙质,有助于缓解骨质疏松问题。

其次,虽然中国人普遍乳糖不耐受,但是一些人却可以耐受牛奶中的乳糖,而且一些人在饮用牛奶后并不会引发不适反应,这就为推广牛奶提供了条件。而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市场上也出现了低乳糖或者无乳糖的牛奶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也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最后,牛奶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早餐中,很多人都会选择饮用牛奶。因此,推广牛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牛奶的营养成分,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到牛奶带来的好处。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人普遍乳糖不耐受,但是牛奶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饮品,其推广和普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4

中国人普遍乳糖不耐受,这是因为乳糖酶在中国人群中相对不足的缘故,乳糖无法被完全消化,从而引发不适反应。但是,这并不妨碍牛奶在中国被广泛推广和普及的原因。

首先,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钙、蛋白质、维生素等,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人日益增加的骨质疏松问题中,牛奶中的钙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素,所以推广牛奶可以帮助人们摄取更多的钙质,有助于缓解骨质疏松问题。

其次,虽然中国人普遍乳糖不耐受,但是一些人却可以耐受牛奶中的乳糖,而且一些人在饮用牛奶后并不会引发不适反应,这就为推广牛奶提供了条件。而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市场上也出现了低乳糖或者无乳糖的牛奶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也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最后,牛奶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早餐中,很多人都会选择饮用牛奶。因此,推广牛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牛奶的营养成分,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到牛奶带来的好处。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人普遍乳糖不耐受,但是牛奶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饮品,其推广和普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2个回答  2022-11-28
牛奶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但是因为很多的中国人都有乳糖不耐受症,所以,牛奶这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在国内并不是特别的普及。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研究表明,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乳糖不耐受,中国人也是可以喝牛奶的,并且国家也一直在积极的提倡大家喝牛奶。那关于中国人大多乳糖不耐受,为什么还要普及牛奶?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中国人乳糖不耐受其实没有那么普遍
很多的人觉得中国人乳糖不耐受的人群非常的多,所以,中国人不是那么喜欢喝牛奶。但是研究表明,其实很多的中国人并不是有乳糖不耐受症,而是有乳糖酶缺乏症,这个症状是不影响我们喝牛奶的。所以,中国人并不是不能够喝牛奶,而是很多的人选择不喝牛奶,才会使得很多的人觉得大部分的中国人不能喝牛奶。
二、牛奶的营养价值极高
我们之所以要普及牛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牛奶的营养价值极高。牛奶中除了有乳糖之外,还有非常优质的蛋白质,各种各样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以及易于人体吸收的钙。这些营养物质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牛奶能够提供如此丰富的营养,所以,我们才会大力的普及牛奶,让更多的人喝牛奶。
三、牛奶的性价比也很高
除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之外,我们普及牛奶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牛奶是相对于其他的食品来说,性价比比较高的食物,价格便宜,营养价值丰富。而且,牛奶可以直接饮用,易获得,非常的方便。
第3个回答  2022-11-28
或许你已经听腻了“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牛奶广告,但你不一定知道:90%的中国人天生就乳糖不耐受。
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论文《乳糖不耐受发生机制研究》
虽然西方社会一直把牛奶比作人类的保姆,但对乳糖不耐者来说:“牛奶就是泻药,只会让你狂奔到厕所一发不可收拾。”
来源:新浪微博
中国人饮用牛奶的历史最早始于商代,早在三千多年前随着畜牧业发展,人们学会了喝牛奶。
公元前170年,中国历史上就有了用乳汁制作奶酒的记载。从唐朝开始,乳制品成为贵族中较为普遍的食品,明朝时期,乳类产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唐代 韩滉 五牛图
可为什么偏偏到我们这代突然就乳糖不耐受了?如果真的天生不耐受,怎么现在才发现?到底是奶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但对牛奶体质的探索是从遗传学和现代基因组学开始,而这两门学科的飞速发展不过是近20年间的事儿。
01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乳糖不耐症( Lactose intolerance )又被称作乳糖酶缺乏症。肠胃里咕噜作响、频繁放屁打嗝、拉肚子都是它的外在表现。
不耐受对身体影响最大的部位在肠道,人体的小肠只能吸收小单位的营养素,像是葡萄糖,半乳糖还有氨基酸。
而乳糖不耐受的人因为缺乏乳糖酶,导致乳糖直接进入大肠当中,被细菌消化分解。肠道内的细菌把乳糖发酵分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其中,乳酸刺激肠壁,二氧化碳在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加肠蠕动。水就会渗透流进大肠,引发腹泻。
02 90%中国人天生乳糖不耐受
即使在喜食奶制品的西北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乳糖不耐的几率也在80%左右。
乳糖耐受地图,越深色代表耐受者比例越高。来源:维基百科
这个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和北欧的20%相比,整个亚洲几乎都是全球范围内乳糖不耐比例最高的。
| 乳糖不耐受是哪来的?
严格来说,乳糖酶缺乏不能称作是一种病,因为人类刚出生的时候,大家的基因本来就都是不耐乳糖的。
当我们还是需要喝母乳的婴幼儿时,我们的小肠会分泌足够的乳糖酶,断奶之后,我们能够摄取别的能量来源了,便不再产生没什么用的乳糖酶。
但大自然怎么也想象不到:断奶后的成年人类会去”抢“其他动物的奶喝。
| 欧洲喝奶史
按照基因学说可以这么理解,最先演化出了耐乳糖能力的那批人,可能才不正常。
来源:自然杂志
人类最早的耐乳糖突变出现在大约7500年前,然后随着人类迁移扩散到欧洲各地。由于欧洲南部已经存在着稳定的农耕社会,乳糖耐受变种人的放牧技术和喝奶能力没有用武之处,于是他们往北迁徙。
在那里,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的耐受乳糖基因将给他们的生存带来巨大的优势。
欧洲各国乳糖不耐受比例图,西北部偏低,而南欧较高。来源:EurekAlert
牛奶是优质蛋白和钙的来源,对于缺乏日照、缺乏维生素D的北欧地区而言是重要的补给。
2004年的一项研究结果估算,拥有乳糖耐受基因的人产生的可育后代比不耐受乳糖者多19%,巨大的生存优势让乳糖耐受基因得以传播扩散。
来源:pintreast
最早驯化原牛的北欧居民离不开牛奶,于是耐乳糖者越来越多。
| 中国喝奶史
相比欧洲,中国并不是一个有着喝牛奶传统的国家。究其原因,一是古代牛奶的来源非常贫乏。
二是中国古代牛只主要作为农耕工具使用,为了保护农业,政府对牛的食用功能严格限制。牛奶在当时更多是作为达官显贵的贡品存在。
因此,中国饮用牛奶的历史虽然久,却没有形成全民普及的饮用习惯。
中国人的乳糖不耐受的比例高,就很容易理解了。
03 乳糖不耐 曲线救“肠”
03 乳糖不耐
健康成人即使为乳糖不耐受者,也能饮用适量牛奶。但要注意喝法和饮用量,有许多方式可以让乳糖不耐患者放心喝奶。
| 避免空腹
将一天的饮奶量,分成多次饮用。普遍推荐乳糖限量为12克,一次食用量最好不超过250毫升液态奶。
严重的乳糖不耐者也可以选择选择类似干酪、芝士、酸奶、舒化奶等低乳糖奶制品,豆浆或多种豆制品也可以用于部分替代牛奶及奶制品。
所以,千万别被统计学的数字游戏吓到,乳糖不耐受本来就是广泛存在世界问题,本身根本不需要什么”救星“,根据自身情况科学适量的喝奶就是很好的解答。
换个角度想想,当我们身边90%人都不乳糖耐受的时候,该担心的没准是那群乳糖耐受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3-04
或许你已经听腻了“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牛奶广告,但你不一定知道:90%的中国人天生就乳糖不耐受。
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论文《乳糖不耐受发生机制研究》
虽然西方社会一直把牛奶比作人类的保姆,但对乳糖不耐者来说:“牛奶就是泻药,只会让你狂奔到厕所一发不可收拾。”
来源:新浪微博
中国人饮用牛奶的历史最早始于商代,早在三千多年前随着畜牧业发展,人们学会了喝牛奶。
公元前170年,中国历史上就有了用乳汁制作奶酒的记载。从唐朝开始,乳制品成为贵族中较为普遍的食品,明朝时期,乳类产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唐代 韩滉 五牛图
可为什么偏偏到我们这代突然就乳糖不耐受了?如果真的天生不耐受,怎么现在才发现?到底是奶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但对牛奶体质的探索是从遗传学和现代基因组学开始,而这两门学科的飞速发展不过是近20年间的事儿。
01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乳糖不耐症( Lactose intolerance )又被称作乳糖酶缺乏症。肠胃里咕噜作响、频繁放屁打嗝、拉肚子都是它的外在表现。
不耐受对身体影响最大的部位在肠道,人体的小肠只能吸收小单位的营养素,像是葡萄糖,半乳糖还有氨基酸。
而乳糖不耐受的人因为缺乏乳糖酶,导致乳糖直接进入大肠当中,被细菌消化分解。肠道内的细菌把乳糖发酵分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其中,乳酸刺激肠壁,二氧化碳在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加肠蠕动。水就会渗透流进大肠,引发腹泻。
02 90%中国人天生乳糖不耐受
即使在喜食奶制品的西北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乳糖不耐的几率也在80%左右。
乳糖耐受地图,越深色代表耐受者比例越高。来源:维基百科
这个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和北欧的20%相比,整个亚洲几乎都是全球范围内乳糖不耐比例最高的。
| 乳糖不耐受是哪来的?
严格来说,乳糖酶缺乏不能称作是一种病,因为人类刚出生的时候,大家的基因本来就都是不耐乳糖的。
当我们还是需要喝母乳的婴幼儿时,我们的小肠会分泌足够的乳糖酶,断奶之后,我们能够摄取别的能量来源了,便不再产生没什么用的乳糖酶。
但大自然怎么也想象不到:断奶后的成年人类会去”抢“其他动物的奶喝。
| 欧洲喝奶史
按照基因学说可以这么理解,最先演化出了耐乳糖能力的那批人,可能才不正常。
来源:自然杂志
人类最早的耐乳糖突变出现在大约7500年前,然后随着人类迁移扩散到欧洲各地。由于欧洲南部已经存在着稳定的农耕社会,乳糖耐受变种人的放牧技术和喝奶能力没有用武之处,于是他们往北迁徙。
在那里,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的耐受乳糖基因将给他们的生存带来巨大的优势。
欧洲各国乳糖不耐受比例图,西北部偏低,而南欧较高。来源:EurekAlert
牛奶是优质蛋白和钙的来源,对于缺乏日照、缺乏维生素D的北欧地区而言是重要的补给。
2004年的一项研究结果估算,拥有乳糖耐受基因的人产生的可育后代比不耐受乳糖者多19%,巨大的生存优势让乳糖耐受基因得以传播扩散。
来源:pintreast
最早驯化原牛的北欧居民离不开牛奶,于是耐乳糖者越来越多。
| 中国喝奶史
相比欧洲,中国并不是一个有着喝牛奶传统的国家。究其原因,一是古代牛奶的来源非常贫乏。
二是中国古代牛只主要作为农耕工具使用,为了保护农业,政府对牛的食用功能严格限制。牛奶在当时更多是作为达官显贵的贡品存在。
因此,中国饮用牛奶的历史虽然久,却没有形成全民普及的饮用习惯。
中国人的乳糖不耐受的比例高,就很容易理解了。
03 乳糖不耐 曲线救“肠”
03 乳糖不耐
健康成人即使为乳糖不耐受者,也能饮用适量牛奶。但要注意喝法和饮用量,有许多方式可以让乳糖不耐患者放心喝奶。
| 避免空腹
将一天的饮奶量,分成多次饮用。普遍推荐乳糖限量为12克,一次食用量最好不超过250毫升液态奶。
严重的乳糖不耐者也可以选择选择类似干酪、芝士、酸奶、舒化奶等低乳糖奶制品,豆浆或多种豆制品也可以用于部分替代牛奶及奶制品。
所以,千万别被统计学的数字游戏吓到,乳糖不耐受本来就是广泛存在世界问题,本身根本不需要什么”救星“,根据自身情况科学适量的喝奶就是很好的解答。
换个角度想想,当我们身边90%人都不乳糖耐受的时候,该担心的没准是那群乳糖耐受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