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与知己究竟哪个更难?

如题所述

  知人与知己中知己更难。

  一、知人指要通过平时的言行,真正了解人的内心,要有知人之明。或做人要知恩图报,要古道热肠。

  出处

  知人原文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及③罢归,出国门④,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然,不以欣戚⑤改观,赵每目⑥送之,顾谓子友沂曰⑦:“他日⑧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园次哀而振⑨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⑩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二、知己,顾名思义是了解、理解、赏识自己的人,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常指懂你自己的挚友或密友,它是一生难求的朋友,友情的最高境界。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基本解释1. [know oneself]∶了解、理解、赏识、懂自己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最亲密的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3. [bosom]∶彼此相互有共同志向而关系密切的。出处与详解1. 谓了解、理解、赏识、懂自己。①《战国策·楚策四》:“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②《史记·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③宋 杨万里《陈安行舍人阁学挽词》之一:“孝宗最知己,交臂失城墉。”④巴金《秋》六:“我没有一个指导我的先生,我也没有一个知己的朋友。”2. 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①三国 魏 曹植《赠徐干》诗:“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②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即席间问了下处,互相拜望,两下遂成知己,不时会面。”[1]  ④《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六回:“歌罢,辄涕泣而叹,以为天下无知己。此其人沉深有谋略,光万不如也。”⑤清 孔尚任《桃花扇·听稗》:“莫道山高水远无知己,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旧弟兄。”⑥鲁迅《书信集·致山本初枝》:“我也常想看看日本,可不喜欢让人家招待。也讨厌让便衣钉梢,只想同两三位知己走走。”惜。

  现在在网上也好,生活中也好,追求和拥有一位异性知己,好像成为一种时髦。人们给这种异性知己披上了一件非常温馨的外衣,那就是“红颜知己”或者是“蓝颜知己”。这份温馨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的到的,原因就在于,怎么样给“红颜知己”或是“蓝颜知己”一个定义,它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同性知己尚且一生难求,而异性知己则更是稀世珍品,它们和爱情一样可与而不可求。其实,红颜也好,蓝颜也罢,只要是知己,讲的就是一种感情的相互交流。十分难得的。五、其实,真正的朋友就是一辈子的知己,只有真正的朋友才甚称是朋友的友情,但是,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是真正的知己,朋友也有一般的朋友、普通的朋友、真诚的朋友,最知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就是让自己值得珍惜和信赖的知己,也是自己心中最信任的人,朋友是会懂得感恩和回报,讲义气守信用有良心,朋友之间应该是相互的付出、不是索取,能够与你同甘共苦共患难的人,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主动站出来为你说话,给你安慰、为你做事,给你帮忙、为你解除烦恼的人。朋友就是相互之间的体贴、信任、尊重、照顾、支持、帮助、理解、宽容、彼此之间都愿为对方甘愿付出、为对方忠实的守护者,这样的朋友无所疑问的就是真正的知己朋友。 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 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不一定常联系、但一定总放在心上。 朋友就是在你人生的路上,特别是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伸手给你的是朋友;当你欢乐的时候,陪你一起笑出眼泪的是朋友;在你最痛苦的时候,握住你的手给你力量的是朋友,朋友的份量不在于语言,不在于物质,更不在于酒和金钱,在于朋友之间的关心、理解、帮助、支持、、、如果你在孤独的旅途中,忆起朋友所说的话,便不再沉湎于其中,如果你在痛苦的日子里,能感觉到朋友的手就在你的身边,整个人顿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如果你在苦闷的时候,拨通朋友的电话,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哪怕一字不讲,便感受到犹豫不再笼罩,那么,这就是朋友的份量了。 我们每个人对待自己的朋友的那种方法,便是我们如何去给予朋友,如何在朋友的心中永远留有写着我们名字的绿洲,如何让朋友在他们的人生路上,永远感受到有一盏灯在前方,有一只路标在指引,有一颗心在同样的希望着、表述着、珍惜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系鲁迅先生1933年书赠瞿秋白条幅的上半联。

  全联为:

  疑仌道兄属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洛文录何瓦琴句

  瞿秋白曾以“何凝”为笔名,“疑仌”是 将“凝”字 拆 为 两 个 字。从“疑”从“仌”。“仌”是“冰”的古体字,瞿秋白故化名为“疑冰”。“洛文”是鲁迅笔名。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曾污鲁迅为“堕落文人”,鲁迅遂用“隋洛文”或“洛文”作笔名,以示“回敬”。“何瓦琴”即何溱,清代学者,鲁迅同乡,浙江钱塘人,工金石篆刻。鲁迅所书录之句出自何氏从王羲之《兰亭序》中集字创作的集禊帖联句。

  鲁迅为何给瞿秋白手书此联语,将瞿视为“人生知己”,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人文背景。

  鲁迅早就知道瞿秋白是著名的共产党人,是一个年轻而有才华的文人。当他从时任左联党团书记的冯雪峰那里,知道瞿从事文艺评著并愿意参与左翼文化运动时,十分高兴。而瞿秋白通过同茅盾交往,也对鲁迅这位几乎比他年长 20岁的文坛盟主,十分敬佩。1931年年底,鲁迅根据日本译本和德文译本转译的法捷耶夫的《毁灭》单行本刚出版,就托冯雪峰给瞿送了一本。瞿对照俄文原本校读一遍后写了一封信给鲁迅。一方面肯定鲁迅的译作,“是中国文艺生活里面极可纪念的事迹”;另一方面,与鲁迅讨论翻译的语言问题。他认为严复以“雅”打消了他主张的“信”和“达”,赵景深“宁错而务顺”是蒙蔽读者。并对鲁迅的译文毫无顾虑地直率地提出了意见。因为在他心里,鲁迅是“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这种感觉,使我对于你说话的时候,和对自己说话一样,和自己同自己商量一样”。鲁迅收到这封热情真诚的长信以后,回信给瞿,并以“敬爱的同志”相称,这在鲁迅是极少有的。

  1932年夏,鲁迅同瞿秋白第一次见面。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对这一位稀客,款待之如久别重逢有许多话要说的老朋友,又如毫无隔阂的亲人骨肉一样。”他们从日常生活、淞沪战争、家庭身世、彼此遭遇,到文化界的情况,无话不谈,十分相投。在此期间,他们密切合作撰写杂文,共同翻译编校《萧伯纳在上海》书稿,相互交流和探讨如何运用白话等学术问题,充分体现了两人相知至深的亲密关系。其中,最有纪念意义的,是瞿秋白应鲁迅之请,编一本《鲁迅杂感选集》,并精心撰写了一篇长达一万七千字的序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