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

如题所述

三角洲的形成经历了水下和水上两个发育阶段,其实质上是分流河道不断分汊和向海方向不断推进的过程(图7-1)。在入海的河口附近,由于水流扩散,比降减小,流速突然降低及咸淡水混合,大量泥砂物质迅速堆积下来,形成河口砂坝或分流河口砂坝。其沉积物是砂、粉砂和黏土的混合物,只是靠近河口的地区沉积物中含砂比例较大,而远离河口的地区以黏土为主。泥砂在河口大量沉积形成河口砂坝,同时在河口两侧也发育河口砂嘴(水下天然堤)。河口砂坝的形成导致河口再分汊,以后又在新的汊道上形成新的砂坝和砂嘴,同时砂坝也逐渐扩大、淤高,成为水下三角洲。河口砂坝是河口水流变化的直接产物,是三角洲的胚胎形式,也是三角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河流携带泥砂在流出口门后继续堆积,水下三角洲不断扩大并增高,这样一方面使三角洲外缘不断向海伸展,另一方面在三角洲内形成了许多小海湾和潟湖,潟湖可因植物繁殖而成为沼泽,或因泥砂充填而成为低地,逐渐露出水面,成为水上三角洲。

图7-1 河口砂坝和分流河道的发育过程

上述这种河口砂坝的形成和河流的分汊,是三角洲发育的主要方式。在众多的汊道中,有些发展成主河道,另外一些因流水不畅而淤塞消亡,形成潟湖、沼泽或低地,从而导致砂岛的联合或并岸。砂岛、砂嘴和潟湖、沼泽成为三角洲的水上部分,它们与水下三角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三角洲沉积体系。

然而,三角洲分流体系的向海推进,不会无限制发展下去。分流过分扩展最终会造成河流改道,从而流入坡度较陡的河道,或者由于决口而使主河流改道,致使原来的三角洲废弃。当海水入侵时,其上部沉积物受到海水作用的改造,开始了三角洲的破坏时期。与此同时,一个新的三角洲便在其附近开始生长。有时,一个三角洲尚未结束而另一个三角洲已经开始形成。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主河道也可以回到原来三角洲废弃的地区,再度产生新的三角洲。总之,上述现象可以多次重复出现,致使各个三角洲之间彼此交错、相互重叠,形成复合三角洲体系。

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因素很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河流的流速、泄水量、搬运泥砂的数量和比例;②泄水和蓄水体的性质,尤其是其相对密度的大小;③蓄水体作用营力的类型(波浪、潮汐、海流)和强度,特别是与沉积物输入数量的相对关系;④三角洲向海推进处的深度;⑤蓄水体底层的性质;⑥沉积盆地的构造性质,包括沉积盆地的稳定性、沉降速度和海水进退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