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知道西汉时期七国之乱,为什么采用封分制?

如题所述

朱元璋对《资治通鉴》倒背如流,自然也知道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可他为何还要采用封分制呢?

这和朱元璋的出身和性格有关。

第一,朱元璋是一个农民,青少年时期饿饭饿怕了。

朱元璋的青少年时期非常艰苦,由于家里穷,在一场瘟疫中,短短一个月时间,其父亲、母亲和长兄都被活活饿死。

为了活下来,朱元璋先是去寺庙当和尚,然后四处讨饭,却也差一点被饿死。

这是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确保自己的后世子孙,不受冻挨饿,于是就制定了封分制,将自己的直系后裔子孙封为藩王,永享皇恩。

朱元璋为了不让继承者们更改,将这一制度作为祖训,世世代代传了下去,而且,一直传到了明朝灭亡。

第二,朱元璋对自己过于自信。

朱元璋从一个农民、乞丐成长为皇帝,他自然有驭人的手段,而且,也不怕藩王作乱。

当然,对封分制也有明确的规定,那就是藩王在自己的封地里,除了能锦衣玉食,每年获得朝廷的巨额俸禄外,藩王并没有特殊待遇,既不能养兵,也不能参与地方政务以及从事士农工商等行业。

另外,如果藩王没有皇上的召见,不能离开自己的封地。

这些措施,就让藩王的实力被削弱。但是,其儿子朱棣并没有遵守祖训,最终夺得了皇位,但后来,再没有出现藩王之乱的局面。

第三,朱元璋并未意识到封分制给财政带来的影响。

朱元璋是从马上夺取的天下,因此,只是从武力上考虑如何压制各地藩王,却忽视藩王给朝廷财政带来的巨大影响。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虽然一共有83位亲王被册封为藩王,但朱元璋直系后裔中的人口数量十分庞大,仅男丁就将近10万人左右。

而且,在朱元璋的封分制中,凡是他的直系后裔,不管有没有爵位,也都享受着朝廷的俸禄。也就是说,到了明朝后期的时候,这10万朱元璋的后人,是朝廷养起来的。

这就给朝廷背负上了沉重的负担,也导致后来民不聊生,大家纷纷造反的局面。

朱元璋虽然是一代伟大的皇帝,但他并未考虑到大明未来的发展,确实可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因为在朱元璋的眼里,谁当皇帝都不要紧,反正都是他的后代,他才不怕
第2个回答  2020-12-19
总而言之,朱元璋在见识过那么多先例之后,依然选择分封藩王,还是来自于他的个人想法。不可否认,分封制在可以掌控的程度之内,对于君王确实是有利的。
第3个回答  2020-12-18
那是因为他宁愿相信自己的子孙,也不相信外姓人,把领地分给自己的子孙,始终都是属于姓刘的天下,分给其他人,很可能会出现造反的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