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为什么又称作悬河?

如题所述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全靠大堤约束,它因而被称为“悬河”。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

随着公元15世纪30年代全球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扩展资料:

地质史演变考证,黄河属于较为年轻的河流,约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更新世,黄河流域还只有一些互不联通的内陆水系。

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和夺袭,经历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后,各湖盆间逐渐联通,形成黄河水系的雏形。距今约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黄河在黎阳宿胥口(今河南浚县西南)决徙,偏离禹河故道,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为史载大禹治水后黄河第一次大改道。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1855年,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清咸丰年间。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1855年8月1日),黄河在河南兰考北岸的铜瓦厢决口,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济水(又名大清河)入渤海。

1938年6月9日,国军为阻挡日军,破坏郑州黄河南岸花园口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2540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其中最严重的是1887年黄河决口,当时河南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发生黄河决口,致使200多万(一说93万;一说最保守估计150万;一说700万)人罹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0

黄河每天裹着黄沙下来 使河床不断抬高,不得不一直加高河堤,使得河水高于河边的城市,形成悬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20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叫“悬河”,又称“地上河”.“悬河”形成的原因是:流域来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从桃花峪到入海口,流程768千米.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内,河床逐年升高,这就是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的黄河下游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米~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
第3个回答  2020-07-20
黄河中下游河床底部流沙堆积导致黄河中下游河床高度超出地表很多,这便是黄河又被称作悬河的原因。
黄河绵延纵横五千多公里,在我国黄河是仅次于长江的河道,但是黄河的含泥沙量却是最大的,而其所携带泥沙有一部分被冲入海洋,还有一部分沉积在河床底下,正是沉入河床底部的这部分泥沙曾带给我们最沉痛的灾难。因为这部分沉积在河床之下的泥沙,导致黄河河道要不断抬高,以至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床高度比地表高出很多,这便是黄河为何被称为“地上悬河”的原因。
第4个回答  2020-07-20
黄河水中泥沙含量大,经年累月,河床被泥沙抬高,人们为了防洪需要,不得已将堤岸加高,这就形成了中下游地区,黄河的河道比堤岸外边的地面还要高的现象,被人们称做悬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