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祝福里的任务形象分析

谁帮我找一下好吗
明天需要的.
主要是祥林嫂,鲁四老爷,"我"还有柳妈以及旁边的一些人
感激不尽....

人物形象
1、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⒉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3、柳妈
柳妈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视为不贞的人加以奚落。出于善意,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结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持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之中。柳妈自身的被害与她不经意的害人,从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4、“我”
“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时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
5、四婶
四婶只是看祥林嫂能干,把她当工具一样使用,并没有把她当人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3
祥林嫂作为一个在夫权、父权、族权、神权的交并压迫下被摧残至死的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 ,她生活的时代是封建势力十分强大的黑暗的旧中国,生活的具体环境,是死气沉沉的江南农村。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造就了她一生的悲惨遭遇。
祥林嫂在丈夫死后,便决心守寡。因为不愿再嫁而出逃,心满意足地做了鲁家的女佣。这无疑说明她遵从“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的甘心情愿。
但祥林嫂同时也有反抗精神,当婆婆为了给小叔子娶媳妇,把她许给深山野坳的贺六,祥林嫂不依,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奥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地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啊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这些都充分表现了祥林嫂拒绝再婚,对封建婚姻、封建制度的强烈反抗。

从总体上看,鲁四老爷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封建卫道士。他自私、虚伪 、顽固。我回到故乡鲁镇,就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应该称之为“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这说明他是封建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维护封建政权,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改变,单是老了些,但还未留胡子,思想上没有改变,还是顽固、虚伪 、自私。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觉,他骂康有为,体现他思想保守 ,对康有为等的戊戌变法持反对态度,所以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因为我当时是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乘在书房里,鲁四老爷虽然也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但对联和书籍的残缺外表和陈腐内容,已经清楚表现出其精神面貌,一边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中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一切都显的古老而陈旧。
当时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中的好运气时,听说祥林嫂死了,其他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儿,说话声也就停止了,只有祥林嫂的四叔且高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可见鲁四老爷是多么的相信迷信,当临迈祝福的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之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我想问一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是看到他俨然的脸色,而终于中止了。

柳妈因为与祥林嫂的命运有交叉的地方,所以她的形象在许多资料里都有涉及。这一形象出场较晚,一出场先说“柳妈是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这是否在告诉我们柳妈应该是最同情祥林嫂的,因为同是女佣且她很有善心?实际上这恰恰是一种衬托,一种反衬,也正是表面上的“善”与“不杀生”更显出其内心深处的“毒”:她揭祥林嫂的“伤疤”,“你又来了”不让独语的祥林嫂自我排遣,不仅不同情祥林嫂,反而去取笑,去提祥林嫂不愿提及的事,且从她“不耐烦”、“笑”、“打皱的脸也笑起来”、“诡秘”的动作神态中看出她对祥林嫂的态度:冷漠、嘲讽。

参考资料:http://qkzz.net/magazine/1008-8024/2007/01/2024733.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