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名称的来源

如题所述

<p>  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br/>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江洲、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著称于世。<br/>  九江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人口460万,其中市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8.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51万人。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九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br/>  九江地处东经113o57'--116o53',北纬28o47'--30o06'。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区海拔20米),修水九岭山海拨1794米,为九江最高峰,星子县蛤蟆石附近的鄱阳湖底,海拔-9.37米,为全市最低处。全市山地占总面积的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耕地365.22万亩,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br/>  九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6-17°C;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无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季节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br/>  九江“途通五岭、势拒三江”,具有“七省通衢”的战略地位。由于得舟楫之便,加上物产丰富,九江自古就是通都大邑,是人员流和物流中心城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曾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br/>  长江是中国最大、最长的东西向水上大通道,京九铁路是我国最长、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向陆上运输大通道,两条大动脉在九江市区交汇,九江成为承东启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汇点。<br/>  现代水陆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九江港是长江流域十大港口之一,年客、货运量分居长江各港口第二位和第四位。铁路有京(北京)九、武(武汉)九、合(合肥)九三条铁路相交,铜(铜陵)九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中;公路有昌九、九景两条高速公路以及105、316国道穿境而过。九江机场正在积极运作。<br/>  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九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是京九、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的交叉点,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从长江流域的格局看,九江是沪、汉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又是长江段赣、鄂、湘、皖四省结合部;从京九沿线看,九江是唯一的水陆交通枢纽,沟通东西南北;从江西省的发展看,九江是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是联结全省与长江开发带和沿海开放带的“北大门”,设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br/>  “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九江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壮观的山水胜景。在纵横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400多个景点景观,呈现出一幅千崖竞秀、万壑争流、梵宇巍峨、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形成了一个以庐山为“龙头”,包括“六区”(牯岭、山南、沙河、永修、浔阳、共青)、“两点”(石钟山、龙宫洞)、“一线”(鄱阳湖水上旅游线)的大型旅游区。<br/>  九江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体,有400多个景点景观,已开发景点120处,旅游线路30多条。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br/>  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山景点80余处,各类中外别墅1500余幢。山南景区有唐代诗人李白写下“望庐山瀑布”千古名句的秀峰,晋代诗人陶渊明故里和桃源胜境等。<br/>  市区主要景点有九江长江大桥、长江大堤外广场、周瑜点将台--烟水亭、因白居易《琵琶行》而得名的琵琶亭和当年宋江醉题反诗的浔阳楼等景点,市中心的甘棠、南门两湖,面积120万平方米,两湖间的李公堤系唐代江洲刺史李勃所建。<br/>  分布在县区的景点主要有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陶靖节祠、宋代民族英雄岳飞之母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江湖锁钥石钟山、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的云居山真如禅寺、全长2700余米的地下溶洞龙宫洞以及有“万岛之湖”之称的柘林水库等。<br/>  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流万里长江,自青藏高原发源,一路发展壮大,浩浩荡荡而来,至九江一带,江面开阔,史称浔阳江。浔阳江畔,风光旖旎,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历史上,演绎过多少动人的故事:禹疏九江登庐山,灌婴筑城鉴浪井,公瑾甘棠点水军,董奉杏林救黎民,渊明种豆南山下,乐天江头感琵琶,太白五老揽秀色,东坡月夜探石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r/>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九江与南昌之间。它北萦长江,西屏庐山,碧波万顷,水天相连,渺无际涯。晴日浮光跃金,舟发鸟翔;雨时云水茫茫,风急浪高;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唐代王勃在《滕王阁诗序》中所写“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绘的正是鄱阳湖的景色。<br/>  鄱阳湖纳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而注长江,浩浩荡荡,烟波万顷,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向以鱼米之利、舟楫之便、风光之秀而著称于世。千里湖山之观,美不胜收;或淼淼然横无际涯,或欣欣然归帆渔歌;石钟山、鞋山、落星墩、军山、印山、扁担山隔水相望,各具姿态。<br/>  由于鄱阳湖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从前苏联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和原来定居在这里的野鸭、鹭、鸳鸯等一起度过冬天,直到翌年暮春(3月)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200多种,上百万只,其中珍禽达2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曾被海外客人誉为“中国第二座万里长城”。<br/>  孙中山先生曾经指出:九江“将成为江西富省之唯一商埠,……中国南北铁路之一中心”。1993年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来九江考察后认为:“九江处在中国的要冲位置,未来的形象是经济交流中转城市,发展前景远大”;199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京九铁路沿线开发进行考察论证,认为九江“最有条件成为京九中段新的经济制高点”。</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6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著称于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为36郡,设有九江郡。西汉时,九江始建县,称柴桑,即现在的九江城,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凿井筑城戍守,称位城,又称灌婴城。三国时属东吴,隶武昌郡。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五代十国时,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浔阳为德化,废江洲,宋时,复置江洲。元代改为路,元末陈有谅自称皇帝,以江洲为都,明代,改路为九江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1914年设道领县,将九江府改为河阳道,共领二十县,其中德化县因与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于1914年改为九江县。 1917年设九江市,1921年3月,设九江行政厅,次年改设市政府。1932年2月,设立行政区制。1936年又改为九江县,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原九江县的农村划九江县,原九江县的市区划分为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市辖浔阳、庐山、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九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第2个回答  2019-10-10

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著称于世。

扩展资料:

九江地理区位优越,襟江傍湖,水运发达,长江过境长度151公里,年流量8900亿立方米,直入长江的河流流域面积3904平方公里,万亩以上湖泊有10个,千亩以上31个,全省最大水库柘林水库库容达79.2亿立方米。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70%的水域在九江境内,面积近300万亩。

九江市处于江、湖、河交汇之位,扼长江与鄱阳湖走廊之咽喉,与南昌、武汉、合肥、长沙等省会城市相距不远,是江西、湖北、安徽、湖南四省区域性重要支点中心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江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7-0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为36郡,设有九江郡。西汉时,九江始建县,称柴桑,即现在的九江城,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凿井筑城戍守,称位城,又称灌婴城。三国时属东吴,隶武昌郡。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五代十国时,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浔阳为德化,废江洲,宋时,复置江洲。元代改为路,元末陈有谅自称皇帝,以江洲为都,明代,改路为九江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1914年设道领县,将九江府改为河阳道,共领二十县,其中德化县因与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于1914年改为九江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