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怎么划分?

建筑物抗震设计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级,划分情况如下: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扩展资料:

1、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地震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建筑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2、对于非抗震设防地区农村危改房,也应参照该基本要求并按6度设防标准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9度设防地区的农村危改房建设,其抗震构造措施则应高于该基本要求的标准。

3、我国的抗震设计仍然是以概念设计为主。只有少数工程结构才使用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等辅助设计手段。在概念设计中的抗震措施要求,是根据国内外震害经验的总结而规定的。所以,我国现行的各抗震设计规范大都是以“设防烈度”或“设计烈度”为依据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抗震设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4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分类因素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扩展资料: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第一水准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或称小震)影响时,建筑物—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

当遭受本地区规定设防烈度的地震(或称中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产生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规定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或称大震)影响时,建筑可能产生重大破坏,但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通常将其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设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0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扩展资料: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二阶段设计方法实现上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

第—阶段设计是(小震不坏)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具体的说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以众值烈度(小震)下的地震作用值作为设防指标,假定结构和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验算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这样既满足了在第—水准下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小震不坏),同时又满足了第二水准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

另外,对于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较柔的结构,还要验算众值烈度下的弹性间层位移,以控制其侧向变形在小震作用下不致过大。对大多数的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是(中震可修)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按大震作用时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首先是要根据实际设计截面寻找结构的薄弱层或薄弱部位(层间位移较大的楼层或首先屈服的部位),然后计算和控制其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并采取提高结构变形能力的构造措施,达到大震不倒的目的。

(其中,上面提到的小震、基本烈度、大震之间的大致关系为:小震比基本烈度低1.55度;大震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设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

  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

  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

  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

  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

  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

  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

  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

  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

  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

  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

  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

  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

  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

  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

  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

  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1
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是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来划分的。

1、甲类抗震设防建筑

甲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甲类。

2、乙类抗震设防建筑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县及县级市的二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县级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3、丁类抗震设防建筑

丁类建筑,其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