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如题所述

到目前为止,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乃至整个教育界)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尚未明确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内涵及方法。目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存在以下四大误区。
对技术应用的误区
误区一:技术排斥观。部分人认为目前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无法实现,从保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角度看是不宜采用的。
误区二: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也有人认为,使用的技术越先进越好。
误区三:重精品型课件,轻实用型课件。目前很多学校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去准备一个精品课件参加评选活动,而活动一结束就不再使用,对课堂上使用的实用型课件则开发不够。
误区四:关注课件,过多地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很多教师认为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较亮丽,但这往往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对学生的观察产生干扰,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
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上的误区
误区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精心合理地设计教学设计方案;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等。
误区二:错误地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教学任务完不成;
(2)分组学习是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很多只停留在形式上,存在小组任务目标不明晰,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
(3)忽视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导致了学习参与度较弱的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误区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
误区一:对网络资源过分信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误区二:为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忽视教学目标和效果。
误区三:过分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忽视助“学”的资源建设。
误区四: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
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
误区一:校园网建设重形式,轻效果。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缺乏全面考虑,造成资源浪费;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与应用建设,配套的软件与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硬件的有效使用。
误区二:建设资源的比例严重失调,忽视教师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影响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拥有大批掌握先进教育科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到现代信息技术中去的教育工作者,是搞好信息化教育的关键。
误区三:以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很多人错误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买计算机、上信息技术课,只是纯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而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师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1
3.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的问题 4.教学的模式的采用 ...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和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事实上,我国新一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24
1、 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单一,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是将信息技术用来辅助开展教学(即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对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课堂上经常关闭窗帘、熄灭电灯,学生眼睛疲劳。少数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了知识传递的密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变成了由"人灌"演化成了"电灌"。这样的整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没有起到培养与提高作用,从而也失去了整合的意义。这也正是目前许多教师眼里所谓的"整合"。
  2、 有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不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的现象。甚至有些教师放弃了板书等手段,过分依赖课件的使用,削减了教师作用和人格魅力的熏陶。
  3、 举办课件制作、平台操作的技术性培训多,而关于整合理念、案例分析等思想性的培训活动少。有些教师在未真正理解整合的意义与实质就盲目的去"整合"了,结果未达到"整合"的目标。
4、即使有些教师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上课的课件不是自己制作,而是借用他人的或从网上下载的,在教学前不经修改或简单修改,根本没有灌输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导致课件质量不高,有时反而连辅助教学的效果都没有达到。我想如果是这样还不如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课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