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审计重要性?如何理解审计重要性?

如题所述

  一、审计重要性概念
  
  重要性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二、审计重要性的理解
  
  主要从三个方面理解: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也就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带有错报的财务报表把经济决策做错了,那么错报就是重大的。也就是重要性是衡量一项错报是否重大的一个界限。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不同的企业重要性会有所不同,就算是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也不一定会相同。重要性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做出的,因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太多了,而且每个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差异可能很大,所以不考虑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审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如果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就可认为重要,否则就不重要。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是一个数量门槛或金额临界点;而重要性则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

  三、重要性的层次

  重要性分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以及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简称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各层次又可以分为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一)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
  1、财务报表整体计划的重要性水平
  (1)确定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在审计方向中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以便能够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先确定基准,然后确定百分比,基准乘以百分比就得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在确定基准和百分比时,注册会计师要运用职业判断。选择基准时应选择波动性较小的财务报表要素作为基准,基准基数越大的,对应的百分比应小。
  有些错报单项便会导致注册会计师预期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确定一个财务报表整体计划的重要性水平,用其来衡量该项单项错报是否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如果单项错报金额大于财务报表整体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合理预期该项错报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
  (2)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时的考虑因素
  ①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②审计的目标
  ③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④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2、财务报表整体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某些错报虽然单独不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但如果这类错报数量多了,以及考虑到还会有未发现的错报,将这些错报汇总起来可能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一个或多个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金额,此为财务报表整体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1)确定方法
  一般为计划重要性水平的50%~75%。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风险越高,越需要谨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要越低。
  (2)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时的考虑因素
  ①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
  ②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③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二)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重要性水平(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
  某些被审计单位存在特殊情况,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错报的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故需要确定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并非每次审计所必须确定的。
  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也分为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其确定方法适用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错报不重大并不等于该错报是明显微小错报。单项错报是否重大要用计划的重要性衡量,单独不重大但汇总起来重大的错报要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把握,另外,低于明显微小错报界限的错报不需要累积。

  四、集团财务报表审计对重要性的考虑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对重要性的考虑中的关键问题就是重要性由集团项目组还是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确定。原则是:谁审计财务报表谁定重要性。
  1、集团财务报表的重要性由集团项目组确定。
  2、组成部分重要性的确定:
  (1)如果组成部分属于具有财务重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必须由集团项目组亲自审计该组成部分,则该组成部分的重要性由集团项目组确定。
  (2)如果组成部分属于具有特别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项目组可以亲自审计也可以参与或利用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如果集团项目组亲自审计,那么需要集团项目组确定组成部分财务信息的重要性;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基于集团审计目的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集团项目组利用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那么需要由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确定组成部分财务信息的重要性。
  应注意的问题:为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低至适当的低水平,需要将组成部分重要性设定为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3)如果基于集团审计目的,由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执行审计工作,由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确定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层面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集团项目组应当评价其适当性。(即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确定,集团项目组评价)。

  五、重要性与审计意见

  在出具审计报告前需要确定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类型分为无保留意见和非无保留意见。错报重不重大是无保留意见和非无保留意见的界限,而错报重不重大要看重要性。以重要性为界限,错报金额小于重要性水平便是无保留意见;错报金额大于或等于重要性水平便是非无保留意见。然后再根据导致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的性质和广泛性来具体判断是保留意见还是否定意见还是无法表示意见。如果该事项属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即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该事项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应发表保留意见;如果该事项属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该事项重大且具有广泛性,则应发表否定意见;如果该事项属于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该事项重大且具有广泛性,则应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的重要性从以下几方理解: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2、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比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3、审计重要性是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4、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纪审计)和内部审计都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报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因为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违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5、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审查工作质量的一个可容忍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超过这个范围表明审计工作质量的下降。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