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审计重要性如何通俗理解?对以后审计有何影响?

如题所述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正确理解、全面掌握、科学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制定审计策略、选择审计方法、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审计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都有运用价值。其一、在审计计划阶段,评价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和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重点领域。即确定多少的错误入达即为重要;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的判断,以合理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并据此初步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重点领域。如对集团公司审计,在了解客户基本业务情况之后,初步确定对重要的子公司采取直接审计方法,对次要的子公司采用审阅方法。如果某些子公司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占整个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的比率均在10%以下,也可以不合并审计。又如,通过对会计报表的总体复核,检查波动幅度较大的项目,分析其合理性,对波动异常的项目,确定为重要审计领域。其二、重要性概念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于履行重要的审计程序和获取重要的审计证据。当重要审计程序不能如愿实施时,应当追加相应的替代程序。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弊端的迹象,并可能因此导致重要反映失实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所谓重要的审计证据,是指能对重要的审计意见显示出其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就越需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对不太重要的审计项目,可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其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于复核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及决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根据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判断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报表饮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重大遗漏或歪曲;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边当处理。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后,汇总所有的审计差异而形成审计结果,并对其进行评价,这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前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3
注册会计师审计中重要性是制定计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重要性,没有具体的定性说法,一般理解是,足以影响报表阅读者决策的变化值,就是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制定重要性水平时,要综合考虑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资产和利润。报表使用人多种多样,事前需要考虑他们会对哪些指标敏感,也是很困难的。好在指南给出了常使用的方法。
重要性水平确定后,就为审计确定了金额的标准,在审计中,对较小的数额,审计时,就不需要过于关注,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26
通俗理解就是足以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判断的金额。这个金额因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注册会计师应该综合判断,保持谨慎。从风险角度考虑重要性当然是越小越好,但是从审计效率来讲,越高越好,注册会计师应该寻求平衡点,即最终的重要性水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