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因为原生家庭养成的性格,至今改变不了?

综艺《闪闪发光的你》里,嘉宾们讨论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原生家庭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些父母从小教育孩子要独立、要善良,而有些家庭的父母从小对孩子的关怀就无微不至,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自卑,讨好型人格,缺乏安全感,强迫症,焦虑,抑郁,所有你所熟知的泛心理标签,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在孩童时期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他们潜意识里会学到的,世界对待他们的方式。

对于许多开始关注泛心理,开始谈原生家庭,寻求解释的人,一定多多少少经历过:

父母之间的攀比。“你看看隔壁老王的儿子,你再看看你”,说得好像你一无是处。你考上了90分,就会被拿着和100分的小王比。你考上了100分,就会被拿着和三好生小明比。你拿到了三好生,就会被拿着和会弹钢琴的小红比。

有条件的爱。“你不听话,我还不如养条狗,狗还会摇尾巴。”成绩优秀,拿三好生,会弹钢琴,你才是爸妈的乖孩子。只有优秀,只有讨好,只有让别人满意,才配得到爱和关怀。只要你略有放松,考试考差了,钢琴曲子没练熟,甚至只是今天在亲戚饭局上没表现好,让他们没面子了,那么对不起,我没你这个孩子。有多少人小时候经历过因为逛街不听话,而被父母假装扔在街头的经历?

道德绑架。”都是因为你,我们才遭这个罪,你还敢不听话。“”我都是为了你好!“

控制欲。“就是应该先刷牙,再洗脸。”“女孩子家就应该文文静静的。“”你这样做就是不对!“

父母自身的缺陷和局限。”你怎么能跟别人不一样呢?怪胎!“”你就算赚了几个钱,还不是没有人家公务员安逸。“”女孩子嘛,当个老师,早点结婚生小孩。“”画漫画,打游戏都是玩物丧志,就算能赚钱也是不务正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7

关于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养成不好的习惯,我来说一下我自己吧。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家庭妇女,偶尔打点零工。如果一直平平安安也是好的。但是从我懂事起,父母就因为政治理念差异,屡次被相关部门请去喝茶。后来高中的时候,父亲还因为这件事被开除了。劳教三年。

从小到大我都活在旁人的白眼里,亲戚长辈,同学朋友,都瞧不起我们家。觉得我父母是奇葩,我也是……

我的父母,怎么说呢,小时候在我记忆里他们是爱我的,但是更爱他们自己,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私,很伟大,能为了一些更高尚的事舍弃自我……他们经常说自己是最善良的人。

小时候冬天很冷,我的脸冻得通红,我想涂护脸霜,我妈不给我买,说里面有化学成分。不给我穿好看的衣服,给我剪短发,告诉我女孩子要好好读书,不要把心思用在打扮上。经常告诉我家里没钱,很穷,生活来之不易。大学四年我都在做兼职,考第一名拿国家奖学金的8000块钱。因为我想要的太多了,但是家庭无法满足我。

有一次大二回家,我妈在汉庭打工,手被热油烫了很大一块,都溃烂了。我让她去医院,她死活不去,说医院都是骗钱的,同时也告诉我父亲不在家,她供我读书多不容易。后来她硬是扛着没去医院,胳膊留了很大一块疤。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20年,我养成了自卑又满身带刺的性格。我的成绩很好,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性格缺陷,成绩好可以让人忽略我的性格问题。

我内心深处对贫穷充满了恐惧,因为小时候什么都没有得到满足过。后来我努力工作,靠自己买了房,出去旅游,毕业5年目前年薪25万。

工作期间嫁了一个好老公。他对我很好,内心很阳光很善良。我对世界和外在慢慢有了一些感知和温度,多亏了他的出现和温暖。

但是直到现在,我父母依然觉得我有今天,都是因为他们,因为他们的善良和伟大,为我争取了福报。

我恨我的父母,真的恨。

小时候我就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和呵护。

毕业两年,在我自己独立买房的时候,他们没有出一分钱,还给我泼冷水,说我不该买房。后来去了我的新家,又说房子不错,想搬过去住。后来我远嫁北京,在我怀孕三个月的时候,给我多次打电话,说我那套房子空着,他们搬进去,把自己房子租出去,可以给我省钱。被我拒绝了。

在我生孩子前夕,一边大义凛然说要来无偿给我带孩子,一边又问我每个月给他们多少钱,他们都是为了我好,给的钱他们会存起来,以后给我的孩子……说到底还是谈钱的事。完全不关心我孩子是否健康,我身体如何。



今天把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拉黑了,心里依然很难过。可能是我真的不懂他们吧。

不想再联系了,一直在担心以后没法做一个好妈妈。

第2个回答  2022-08-27


1、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不要纠结于里是原生家庭才让你变成自卑懦弱的人,要相信通过成长你会逐渐减轻痛苦。 也就是说,不要给心理暗示自己:是原生家庭使我痛苦不堪;造成我的性格很讨厌;让我变得我不受欢迎 等等。要相信自己会变成你喜欢的样子,这一路很漫长,中途可能会有很多事让你崩溃,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心理暗示才是最致命的,它会让你陷入抱怨怪圈,找借口不想改变最后跳不出来。 看知乎上有写女明星zs经历深有感触,明明自己不差因为自己自卑,一手好牌打烂……所以想要改变首先第一步不给自己贴标签。2、试着多想想自己优秀的一面并列出来。有一次情绪崩了,觉得自己性格不好,不受人喜欢,一点也不像别的女孩每天都开开心心大大方方的。就当着一个知心姐姐的面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自己配不上这世上美好的事物。然后小姐姐说:“要知道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啊,每个人的性格也都是独一无二的。”然后给我分析我的性格上是哪些别人没有的并且做不到的。感觉就轻松了许多。3、通过记录生活中一些没有处理好的事件来了解自己的心里变化和发展原因。比如: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我没有做好,我很沮丧,我很难过…我是废物吧什么都做不好……然后balabala 各种自怨自艾。<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faa3287953a4cb29ca3eb2d6f0d2bde6_720w.jpg?source=1940ef5c"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698" data-size="normal"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3fe09acde3442f2fb8c7f7640620e846_720w.jpg?source=1940ef5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aa3287953a4cb29ca3eb2d6f0d2bde6_r.jpg?source=1940ef5c"/>这时不应该纠结于为什么我会有这么敏感脆弱的性格,而是去面对! 只要走出舒适圈一次,你就会发现之前的痛苦不值一提。但是走出舒适圈意味着会有新的挑战和新的痛苦,所以人生是要不断走出舒适圈才能使自己变得快乐。你可能觉得这样太难了,但是不跳出去就意味着你永远被现在的痛苦困扰,感受到痛苦说明你在进步在成长。写下这件事的细节。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不是你的自卑造成的,而是你的潜意识里借着你的自卑把情绪发展到敏感状态的。写下你的反馈。比如:透过我对事情的分析,我发现这样做效果会更好些,下次可以尝试以这种方式做。不要跟别人比较,跟自己比较。跟别人比终究是别人的人生,我们每个人家庭背景不同起跑线不同没必要因为别人而困扰自己,会影响自己进步的脚步。你只需要跟自己以前比,最大程度发掘你比之前进步的地方,每发现一个就在心里默默夸自己一次!亲测有效!心理暗示很重要!有时候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真的不是你敏感,小题大做。抱抱自己。我们稍微改变一下细节做法会更好!
第3个回答  2022-08-27

从小父母就开始无休止的争吵,动手打架,逢年过节,变本加厉,小时候觉得害怕,慢慢大了才发现,这种害怕完全被放大,上学的我一打电话没人接,就会臆想会不会又吵起来动手打架了,各种担心……不过可能因为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无论是高中的月假,还是大学的寒暑假,回家也会很兴奋,离家又有些许舍不得……

上了班,刚开始在姐姐家暂住,感觉每天生活在姐姐的照顾下,自己仍旧是那个没毕业的学生,无论你做什么,无论对与错,都会有人在你我耳边唠叨,总觉得自己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应该自己独立面对,于是开始自己的租房生活……尤其疫情期间独居了半年多,慢慢的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即便是出租屋,也算是自己的私人空间,喜欢一个人安静的环境,虽然也会emo,但不会有无休止的争吵和辩论,也没有杠精,感觉找到了自己比较喜欢的生活模式,简单重复,却也乐在其中。

工作中,我是那种从来不会拒绝别人的人,无论自己有多忙,所有的困难都要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格吧,我不希望被别人贴上不好接触的标签 ️,可是随之而来的只有无尽的忙碌,好似为了让领导满意,领导安排什么任务,都能找到我,被领导贴上了白纸的标签,画上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这对我而言,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贬低,无疑就没个性,好摆布的工具人……自然就让我想到,我为什么会早就这样的性格呢?是原生家庭中父亲的执意妄为,从小灌输家里条件不好,省吃俭用好好学习,还是母亲成年念叨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她曾经遭受了多少来自父亲这一方的非人对待,老死不相往来,时刻告诫我和姐姐从小与父亲那边的亲戚保持清醒的距离,他们就是会吃人的存在……因此不出意外,从小到大,所有节日都是在打、砸、骂声中度过,我和姐姐最怕的也是过节,简直就是噩梦的开端……现如今,父母年岁已大,动手打架少有,但是争吵永远是这个家的主旋律,我和姐姐听够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候也懒得参与评论,随他们吧。而我,已经开始疏远所有亲人,无论是姐姐,还是父母,我觉得他们都是吃喝「朋友」,谈及不了任何工作上的正事,不仅不懂,并且会无尽的贬低我的能力,嘲讽性格和为人处世,我也无奈,单身狗不配合家人倾诉,他们不理解,也不配拥有男朋友,毕竟从小缺乏安全感,即便是并不感冒的相亲对象不主动发起聊天,我都会思考是不是我聊天的方式有问题,在自我怀疑的边缘长期游走,也努力的喜欢过别人,付出过,不过终究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感觉快要失去爱人的能力了……但仍期待能有一个人拯救我于水火之中

即便过年回到家,父母也是百依百顺,朋友也劝我在家多陪陪他们,但总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不在一个频道,就超级难受,感觉回来就就是在打乱生活节奏的,排斥和他们人沟通,只想立刻跑回自己的出租屋,马上离开,如果此时经济条件允许,我会毫无犹豫开车离开,没有一丝留恋和不舍,过年的我,丝毫不开心,凌晨在这写着这些,心累……

第4个回答  2022-08-27

每当我们说起性格的时候往往加上一句它是天生的,除非遇到重大的变故才有所改变,正如那句谚语所说“三岁定八十”。

后来的科学研究发现也证实这一点,我们的思维方式受大脑结构所影响,而且这一结构的建立通常在三岁前完成。一个心思细密的人,一般他的大脑“慢系统”较活跃(有逻辑性,深思熟虑,有自控力),如果他常用“快”系统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他的自控力较低,多数靠直觉行事。(事实上要比我所说的复杂很多)

我们的行为是由思想决定,而思想则视乎你惯用哪个系统而形成的,越常用的系统区域的脑细胞就越活跃,可喜的是,现在有研究发现成年人的脑细胞明天也会更新一小部分,正常情况下每日重新生长600个,这个数目可以根据个人常做相关的练习来参加,比如你从今天开始学习钢琴,你的琴艺会随着你的练习而增加。

这个过程会增加脑白质(White matter)的密度,乌克兰音乐家就通过核磁共振发现了这个想象。

以我的例子来说,从小爸妈的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照顾和教育我,更要命的是,我天生身体就不太健康(我以前把它叫残疾,因为它就是人们所说的脑瘫。。。),所以我把所有人生的不如意都归咎于这两个原因,对其他的很美好的事视而不见,比如我有一帮很棒的朋友在身边,他们个个高智商,高颜值,高学历,当然曾经有一些好女孩真心的爱着我,但我却把自己的想法代入到别人身上,觉得大家都是同情我,为了掩饰我的自卑就夸大自己阶级和学识,说话夸张,态度嚣张。

完全有没有发现后面的那些行为才会使人讨厌,而不是我的残疾。为了改变自卑后来做了一次大手术,走路的姿势改好了很多,自然就迫不急的的约朋友们出来吃饭想表演一下,居然没有注意到这个变化,我就忍不住的问起来,他们清一色地说”我们以前就没怎么注意你走路,只是觉得你有想法,爱笑又乐观所以和你做朋友”

上面的误解就是一个典型的认知错误,比如恐高的人不敢站在窗边是因为害怕自己下一刻就会掉下去,而不是胆小。有抑郁的的人整日无精打采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不是因为懒惰。

而我是因为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所以一做事就紧张,越紧张就越把事情都搞砸了,然后不断的恶性循环,不断累积负面经验,导致大脑内的快系统比慢系统发达很多(这一过程实际上要复杂很多),遇到事情时不做全面考虑,只依靠过去的经验。

性格也是由经验的累积而来,正面的经验(positive reinforcement)鼓励正面的行为,反之既然。

而我们的想法又决定了在获取经验时的看法,同一个经验下有的人会获取正面的部分,而有些人只会获取负面的部分,如何正面调节的自己的心态来获取正面的经验才是关键

我相信很多人都拥有着让人羡慕的原生家庭,毫无疑问他们是幸运的。但是同样受过原生家庭影响的我们也不能灰心,我们不需要改变性格来迎合一切,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完美,要知道越是的美好事物,越要鼓足勇气来创造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