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2007年6月,航站楼,面积54499平方米,可满足年吞吐旅客300万人次的使用要求;航站楼北侧建高架桥,南侧指廊安装11部登机廊桥。同时投入使用的新停机坪使用面积为37.4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放32架飞机,可降落波音747-400等大型客机,同时保证A380飞机备降。飞行区配套建设助航灯光、导航、气象、飞行区消防等设施。因白塔机场的规模的扩大和地理因素,将成为首都机场的第一大备降机场。2008年5月30日,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的自助办理乘机手续设备全面升级为国航奥运新版本。此次升级对国航的奥运整体形象进行了包装,体现了国际星空联盟的整体要求,展现了国航全新的奥运风格。里程累计支持星空联盟内的所有成员航空公司会员,以及和国航进行常客合作的伙伴航空公司会员。
2007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批准“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正式更名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都机场主备降场标准建设的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扩建工程于2007年8月完工正式投入运行,这为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港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依托硬件提升的平台,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开拓国际航线,拉动航空需求,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产业,努力提升机场运营品质与服务品质,按照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部署,主动拓展了与俄、蒙合作的空间,极大地促进物流的快速集散,加强对外合作,繁荣口岸贸易,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是国家一类口岸机场和国际机场。
2010年5月1日至9月30日,呼和浩特—乌兰巴托航线班期为每周4班;9月30日以后,班期为每周3班。2009年以来,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陆续执行呼和浩特至首尔、莫斯科等地的临时包机任务。
2013年,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61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26万吨,保障运输飞行起降6.24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3.2%、13.7%和12.4%。其中,旅客吞吐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2014年,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647万人次,同比增长5.2%。
2015年,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5.1%;保障运输起降7.4万架次,同比增长13.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31

万部华严经塔是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结晶,是呼和浩特胜景之一“白塔耸光”,虽经千年沧桑,辽代风格犹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