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如题所述

一、中唤保持的规律
保持并非静态地原封不动地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而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上。
1. 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
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通常表现为识记内容随时间推移呈现减少趋势,甚至遗忘。例如,教师讲课的内容,当天回忆可能非常清晰,但一周或一个月后回忆效果就可能大不相同。我们可以通过回忆、再认和重读时节省的学习时间三种记忆指标来衡量头脑中保持的情况。能够回忆起识记内容,保持效果好;无法回忆但能再认,保持效果次之;如果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我们则通过重新学习时节省的时间来判定保持量。节省时间越多,保持效果越好。
记忆恢复是指识记后经过一段时间,测得的保持量超过即时测得的保持量。这种现象常见于儿童和不完全学习的情况,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英国心理学家巴拉德发现,儿童的回忆成绩不在当时,而是在识记后的2-3天内。他的实验显示,儿童识记后的2-3天的保持量比即时保持量高出6%-9%。这种现象在学习较难材料时更明显,学习程度较低时亦如此。
这种现象的原因尚未达成共识,但普遍认为,识记时存在累积抑制,影响回忆成绩,一段时间后抑制作用解除,回忆量上升;也可能是材料间相互干扰,即时测验受到前后材料干扰,难以建立联系,保持零散,时间过后干扰减少,联系增多,整体性增强,识记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回忆量上升。
2. 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可以通过实验说明。巴特利特让实验者观看一张图,然后默画给下一个人看,再由后者默画,直至第18个人。结果显示,图形从枭鸟变成猫。语言材料的保持也常发生变化,包括简化或概括原材、扩大范围、顺序颠倒、意义曲解、内容更完整详细具体等。例如,让多人阅读关于印第安人和鬼打仗的故事,过一段时间回忆,常阅读鬼故事的人回忆中鬼的内容增多,无鬼论者和逻辑性强的人则删去鬼内容,使故事更合逻辑。
保持在质的方面变化是遗忘,接下来讨论遗忘的规律。
二、遗忘的规律
1. 遗忘曲线与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首先系统研究了遗忘现象。为避免旧经验影响,他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学到能背诵程度,间隔一定时间后重学,以节省时间为指标。实验显示,记忆内容保持随时间延长而减少。
艾宾浩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遗忘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曲线揭示,遗忘量随时间增加,增加速度先快后慢,短时间内遗忘迅速,随后逐渐缓慢。即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2.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包括种类、长度、难度和系列位置意义性。有意义与无意义材料、形象与抽象材料的遗忘进程不同。难度大、长度长的材料更符合艾宾浩斯曲线。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异。倒摄抑制指后学习材料干扰先学习材料,前摄抑制指先学习材料干扰后学习材料。相似材料学习时易产生干扰。有意义、兴趣引起、符合需要、情绪激发、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不易遗忘。
(2)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能避免遗忘。过度学习指学习次数超过刚好能回忆程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效果良好。一般过度学习时间以150%为宜。超过150%不再改善保持。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长久记忆任务有利于保持时间延长。实验显示,明确长久识记任务对记忆效果有显著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