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话和韩语这么象吗

如题所述

福州话(Hók-ciŭ-uâ)是闽江下游的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是闽东语的代表方言,也是福州民系所使用的母语。属于汉语族的闽语分支。此外,福州疍民也以福州话为母语。在汉语各大语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州人把这门语言称作平话(Bàng-uâ),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
通行于福建东部的福州十邑,宁德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区,三明尤溪县,台湾地区的马祖列岛(仍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市连江县政府控制),随着福州人移民海外,在东南亚的印尼、泰国、文莱、马来西亚的东马(沙捞越州诗巫省有新福州之称,通行福州话)及西马的实兆远(有小福州之称),此外新加坡也有大量来自福州十邑的移民讲福州方言;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的福建人社区,所指的福建话通常指福州话。此外,在阿根廷、日本、欧洲和澳洲的许多华人社区也是以使用福州话为主。
在我国方言中,福州话不仅以其历史悠久而闻名,而且以语词丰富、语体多样、语流音变复杂而著称,使许多研究古汉语的专家为之神往。历史上由于中原文化数度入闽,因此福州方言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与当时方产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既保存着上古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许多旧痕迹,又保存有不少中古汉语的一些特色,是保存中古音(或称唐音)最多的方言之一,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基本词汇一直为福州方言继续沿用至今。如“筷子”叫“箸”,“儿子”叫“囝”,“锅”叫“鼎”,“你”叫“汝“,“风筝”叫“纸鹞”等等。“其”作为量词,在秦以后的古汉语中已不多见,但却保留在福州话里,而且至今使用还十分广泛,如称“十个”为“十其”,称“十个八个人”为“十其八”。福州话说“下雨”为“桐雨”(或写成“遏雨”),“桐”字源于“掉”,掉从卓,卓福州话念“tok”,转成阳声韵则念成“tong”,俗写成“桐”。丢失福州话说“拍桐”,丢失的丢就是掉,“丢三落四”实是“掉三拉四”。迷路福州话说“趴拢落”,与广州话说“桐失路”是同一类的音理。
日语多用我国中古唐音,如“修理”一词,日语同福州话一样,都念成“锈里”。一会儿,福州话说“仂久”,福清、平潭说“一刻古”。“仂”实是蹑,眼睛一眨的意思。“一刻古”的“古”是闽南话的“久”,而“刻”不是指古代漏壶的一刻,不是计时的词,人死了合上眼了,叫“瞌目去”。“一刻古”也就是“一合眼之久”。一会儿的“会”又是什么意思呢?繁写“会”字底下是锅中间是蒸笼,上面是盖子,是指整套的炊具,会、合同意,故一会儿,也就是“一合眼之久”的意思。“才”福州话念“假”,福清、平潭说“灾”。才写成川字中心加一画,显出水道壅塞以成火灾的意思,既不像《说文》说的“草木之初”形状,也不似《甲骨金文字典》猜的是器具形状。上古的“才”与“在”、“灾”同源,可作伤害或灾害解释。如《屯南》甲骨文有“辛丑贞王甚狩无才”,这里的“才”就作伤害解释。
注:“”内为福州话,()内为翻译,(直接翻译/意思翻译) 。
附加成份的运用词尾拖个“囝”,其是对比较小级别或者迷你型的物体加以修饰,如“椅囝”(椅仔/凳子)、“儿囝”(小孩)、“厝囝”(小房子),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子)或(儿)的虚词作用。 所以就不对父母长辈等名词后加“囝”。
名词所有格 “其”(通常类化为li),如“汝其钱洽兹”(你的钱在这),一般形容词“XX其”(XX的)。
及其常用的程度副词“雅/野”(很),如经典的一句“汝生雅俊”(你长得很漂亮)。
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完成时态的在福州话中常见如:“我有收着汝其批”(我收到了你的信),
普通话“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式在福州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例如“我共汝商量”(我和你商量),“我共汝真好哦”(我和你真好/我跟你关系好)。
动词“去”字在福州方言中常用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如“病好去了”(病已痊愈),“走去了”(溜走了)。
现在进行时 用“礼lē/馁”(正)加在动词前表示,如:“依妈洽门口 礼/馁 绽衣裳”(妈妈在门口正缝衣服)、“依爹着礼做什乇”原句是“”(爸爸在(那儿)正做什么)
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如虾皮买两斤即买两斤虾皮,“碗买蜀副”就是买一副
表示猜测疑问词后置,如“汝应该故未食暝 啊” (你还没吃晚饭,可能吧/你可能还没吃晚饭)。就相当于语气词“吧”,即(你还没吃晚饭吧)。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