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的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之的释义: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

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相关组词:之一、 之后、 之前、 兼之、 总之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   

白话版《说文解字》: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作边旁。

三、相关词汇解释

1、之后[zhī hòu] 

单独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在上文所说的事情以后:~,他们又提出了具体的计划。

2、兼之[jiān zhī]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以。

3、总之[zǒng zhī]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政治、文化、科学、艺术,~,一切上层建筑都是跟社会的经济基础分不开的。你爱唱歌,我爱下棋,他爱打乒乓球,~,都有个人的爱好。

4、向之[xiàng zhī] 

过去的。

5、之者[zhī zhě] 

唐 宋 时习语,相当于“之人”、“之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9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的翻译规律  文言文的翻译规律中学生翻译古文,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即:信、达、雅)。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掌握六种操作方法。
原则之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光看这一句,似乎可译成“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上文“途中两狼”,“少时,一狼径去……”可知“坐于前”者不是“狗”而应是另一条“狼”。“犬”即“像狗似的”,用来修饰“坐”的姿式的。这个例子说明,译古文先应通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紧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要求作详译。
原则之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如“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句中的“其”,应译为“难道”,表反问语气,后句中的“其”要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在翻译时,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如“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直译为“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含义仍嫌不明确,可采用“在朝廷做官”这种意译,则使人容易理解了。意译灵活性大,译者可在理解原文实际含义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使较深的词句译得通俗明白,但仅译大意,不及直译平密,对正在培养古文逐步阅读能力的中学生来说不宜大力提倡。
你好!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之乎者也的中文解释
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不讲实际.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出自:宋·文莹《湘山野录》中卷:(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例: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叫人半懂不懂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成语】

之乎者也 ( zhī hū zhě yě )

解 释 古汉语的文言虚词,借为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不讲实际。

出 处 宋·文莹《湘山野录》中卷:(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教人半懂不懂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3-09
之乎者也的之表示"的",是常用文言虚词,无实意。

之乎者也是一个汉语成语,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之”“乎”“者”“也”都是常用文言虚词。借指话语或文章半文半白。也用来形容文言文,还形容半文不白的文章。出自文莹《湘山野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