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我们老家胶东是看姑姑,初三看舅舅,丈母娘最后。有何来历?还有哪地方如此?

初二不看岳母而是看姑姑是大男子主义吗?另外,与一般人说从山西洪洞迁来不同,胶东人说自己祖上是从云南迁来,那么云南有某地是如此风俗吗?

  济南

  年初二回娘家必须拿上礼品,按老规矩讲,就是一刀肉(不能少于四五斤)、两条鱼(鲜鲤鱼,每条鱼须在一斤以上,也称“对鱼”)、三瓶白酒外加四斤点心(鸡蛋糕、长寿糕、桃酥、百子糕),这几样礼品统称“四色礼”,寓含着一年四季平安、四季发财的美好祝愿。

  青岛

  从正月初一开始走亲戚。在青岛,“亲”与“戚”是严格分开的,大年初一这一天是给重要人物和长辈拜年的,以前是需要给长辈磕头的,现在不怎么讲究了,一般就是作揖问“过年好”而已,但姑表姨表亲戚是不可以在这一天走动的。初二那天给姥姥拜年,姥姥不在了给舅舅拜年,初三是女婿给丈母娘拜年,初四是未结婚但已订婚的准媳妇给未来的公婆拜年,从正月初五开始,就是走动姑姨表亲的日子了。

  走亲戚带礼物,青岛方言叫“打点个篓子”,是因为以前走亲戚用的都是用外面刷清油,用细竹条编就的竹篓子。至于里面放什么东西,则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家里有什么就随便放什么,一两瓶即墨老酒,两包青食饼干,几个苹果,也就成了。反正亲戚家也只是会拿出一两样,再压回去一两样,换一下,不让空着篓子回去。

  淄博

  回娘家时,闺女们会把蒸好的馍头作为基本礼物装进一个箢子里,然后再在箢子的四角放置四包用红纸包装的点心,随之再用几个烧饼进行插空。这样一来由于烧饼插空后还要高出箢子一大截,当最后用红包袱盖起箢子时显得既喜庆礼品又多。预示着小日子红红火火,美美满满。

  当闺女把一箢子的礼物带给爹娘后,爹娘一般是不回送礼物的。爹娘也不会把闺女的礼物全收下,而是留在箢子底部一部分,意思是不能让闺女空手而归。

  潍坊

  旧时礼薄,一般人家带上馒头、糕、肉或串上两斤大果子(油条),再好一点的提上两斤点心,打上两斤散酒。闺女回娘家,带的“手帕子”(潍坊对礼物的笼统称呼),除了点心、酒,许多还把除夕夜“压锅”(除夕夜用两条白鳞鱼、两块豆腐放在做饭的锅里)的白鳞鱼带上一条。

  烟台

  串亲戚,烟台方言叫“出门儿”。在烟台,春节最有特色的“出门儿”礼品是一种叫做“饽饽”的面食。每年腊月二十三(即小年)以后,家家都会做很多“饽饽”。将面粉发好,需要揉很多遍,做成小鸟头、大圆身子的形状,叫做“奶儿饽饽”;或者做成圆圆的形状,身上插满切好的红枣条,叫做“枣饽饽”。

  威海

  过年期间的走亲访友,时间一般是从初二到初五、初六,最晚可以延至十五。曾经有这样的顺口溜:“拜年拜到初五六,又没饽饽又没肉。”那是说日子过得不好,穷得到初五、初六就没有好吃的东西了,意思并不是说拜年、走亲戚不能到初五、初六。走亲访友所带礼品,一般是四个饽饽一包桃酥。如果对方是长辈,或是重要亲戚,还会带一瓶酒。

  泰安

  初二这天,新女婿去丈人家要带六重大礼,这六重礼还必须得凑够八件。其中有两只公鸡、两条鱼、两瓶酒、一个后肘、一包粉条。还有一种叫新三年旧三年的说法,意思是结婚三年之内的女婿每年去岳父家都要备办相同的礼物,后三年可以稍差些,直到六年以后才能随便。

  莱芜

  一般走亲戚送礼的时候要挎着一个箢子,里面放上十几个白面馒头和自家亲手做的年糕、粽子。年糕做得像个宝塔,分九层,每一层都会按上一圈红枣,年糕蒸熟后,红枣一个个的刺棱在外面,鼓涨涨的,有的还裂开了嘴,样子煞是可爱。

  菏泽

  一般去朋友家里,多是在春节前,而去亲戚家,则是放在年后。无论是去哪家串门,都要避开下午,很多人认为下午看望朋友是不吉利的。既然是过节访亲问友,就不可能空手前往,总是要带些礼物的。春节期间带的礼物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便是烟酒糖茶糕点水果之类了,也有给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买衣服的,同时也不会忘记给孩子一份压岁钱。

  临沂

  在临沂,过年走亲访友叫“出门”。出门时都要带些礼物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所带礼物不外乎馍馍、菜包、豆包、粉条等,家庭条件好的,放上一两条鲤鱼、一两包饼干或桃酥,给年纪大的老人称一斤白糖。

  枣庄

  人们多在节前提着礼品串亲戚,叫做“送节礼”,节后是纯粹的拜年。关于礼品,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数量必须是双数,以示吉利。主家会回一些粉皮、粉条等特产。

  德州

  德州过年走亲戚送礼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馍馍篮子”是最主要的礼物。即便是生活水平最差的闺女回娘家时,也要把在婆婆家蒸的白馍馍、炸果子等食物装到篮子里,上面再盖上条比较干净的羊肚子毛巾就齐了,稍好一点的还会买两包油果(点心)带上。

  聊城

  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走娘家所送的礼物不外是点心、馒头,捎带些糖酒、水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时兴送四色礼物,分别是酒、鸡、鱼、肉,各样都必须是双数,娘家各样只留一半,另一半返还。娘家作为回报,要送枣花糕,个头相当大,银盆似的,寓意年年步步高(糕)。结婚前三年要带如此丰厚的礼物,以后就随意了。

  滨州

  旧时回娘家一般会给娘家带二斤馒头(馒头上点上红点)、二斤挂面,家里条件好的,会再买斤糕点,放在一个用塑料编织条编的筐子里,用布盖好。回来时,娘家会从拿去的东西里留一半,剩下的一半自己再带回来,这叫“留余头”。走亲戚也是送馒头挂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8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春节团拜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春节习俗。过去,拜年的人要围成一圈,以便互相看得见,不至于拜不到。现在,每年春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要举行春节团拜会,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拜年,并与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庆新春。

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是古老的年节民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同时,短信拜年把拜年内容与优美诗意的文采、真诚幽默的情感巧妙精致地结合,内容极富个性,或轻松幽默、或充满情趣、或极富哲理、或谆谆教诲、或温馨浪漫、或真诚祝福,形成拜年民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实,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拜年形式怎么变化,发自人们内心的春节祝愿和祝福是永远不变的。
第2个回答  2009-12-29
我这也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随后的事,不知道你们那怎么不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