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禅宗思想疑问

请问,净土思想,和净土经论,是何时产生?是部派分裂后多少年左右?
净土思想产生的原理,因缘又是如何?是什么因缘产生的净土思想?
唯一疑惑的一点:既然大乘是由同一条路线传入中土,那为何两者做到并驾齐驱,而没有在传入的几百年中发生侵蚀?或是先有禅宗思想,净土再由禅宗基础上再发展起来的?
什么大乘是佛对大乘根性的人说的,阿含是对小乘根性的人说的,这类话就别来了。
谢谢
另外一个大问题,一直很困扰。
部派分裂时期,或是快到部派分裂时期,应该说是大众部和上座部两边的思想都很成熟了,各自的经论也应该是成熟的。而且外出弘法的三条路线:往西到中亚到中土;往东到老挝,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往南到斯里南卡。但是往东或往南的路线,在这些国家,却找不到一点北传佛法经论痕迹。别说痕迹,就连思想也没有。甚至连一点神话传说都没有。北传佛法的思想,只在往西这一条路上独有的。
于是我有一个想法,部派分裂时期,并没有大乘经典,大小乘都只有四部阿含。而大乘经论是在传法到中土的途中产生,其产生并不在印度本土,而是在出印度往西的途中。大约是在中亚,因为这段时期有好几百年,在这几百年中,大乘成熟,而印度本土因为孔雀王朝的衰败,佛法也衰败。
印度本土的大乘佛法,是由中亚的法师们,反输入回印度。
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南传佛教地区找不到一点大乘痕迹的原因。

您问的真是很专业,在下深深佩服,我所回答的是人类通过考古,科研等等得出的结论,与信仰无关。首先可以肯定净土思想和著作是在部派分裂后产生的,因为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主要宣说就是三十七道品,依南传佛经和阿含经内容为准。据考证,佛灭395年,印度本土原始佛法僧团发生最大一次分裂,佛灭445年,大乘佛法开始兴起。虽然净土思想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但无量寿经最早的出现地点在印度,是佛灭604年前后才出来的。而传入中国最早的净土经典是阿弥陀经,是佛灭772年由支谦译出,无量寿经则是鸠摩罗什在佛灭945年左右翻译。大乘佛法并不是一派,在印度就已经分成好多部,因此不存在净土是禅宗发展起来的,这俩是独立的。之所以做到并驾齐驱,是因为当时中国国情的需要,也是信众的需要,所以这两支发展的比较好。追问

这点在下就继续有疑问了,分列前就有体系理论,不同的体系,走同一条路线,经中亚传入中土。并且应该在波斯一代与本土波斯文化、西来的希腊文化、北来中土文化碰撞。那么复杂的局面,居然能保持同时存在,而有各方面的经论,思想都那么完整,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
假如说无量寿经是佛灭度后604年产生,那么刚好时间在佛法传入中土的路途之中,有没有可能是这部经出现不在印度,而在印度到中土传法途中产生的呢?

追答

其实,自从释迦牟尼灭度后这几百年,印度本身就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了,从最早的亚历山大大帝侵袭,印度文化已经和罗马文化等等交融,已经不纯粹了。无量寿经原版应该是梵文的,你说的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因为净土思想,肯定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和信众需求才会产生,得有市场,这产品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2
从华严经开始,千经万论, 共指净土。无量寿经有12个译本,不同的地方很多,说明佛在世时经常宣说此经。对于其他经,只说一次。

净土宗之佛教判教史
1、大乘佛教从中国八宗共祖--龙树菩萨起,判为难行道与易行道。
龙树《十住毗婆沙论 易行品》:判大乘菩萨道分为难行道与易行道。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上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不退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实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所以,最早把我们净土法门比喻为乘船的法门,鼻祖就是龙树菩萨。我们大家耳熟能详地经常听说「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大愿船」,这个「乘船」的来历,就从这里来。
世尊在《楞伽经》当中预记:于南天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乘,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初地),【往生安乐国。】

2、天亲菩萨《往生论》判佛教为自力法门与他力法门
论中说在无佛时代,要修行【难行道】达至不退转很难。因为“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声闻自利,障大慈悲;无顾恶人,破他胜德;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唯是自力,无他力持】。”而易行道是: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譬如水上乘船则乐,便得往生彼佛净土。
印光大师: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
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自力与佛力相较,何啻霄壤之隔。所以从古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多有往生。而通宗通教者,或多失之交臂。诚可惜也。
好高鹜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

省庵大师说:“一切法门,皆自力出生死故难,唯念佛兼仗他力故易”(《东海若》解)

3、道绰大师判佛教为圣道门和净土门:圣道门就是圣人或者说具有圣人根器——是圣人的根器,他才可以行持的道路,所以叫圣道。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一切众生,都不自量。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份。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稀。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4、印光大师判佛教为通途法门与特别法门: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

唯一疑惑的一点,这个咱不是专家,对哪部经论何时来中国,不懂。
第2个回答  2013-10-25
从佛教史的角度来看,净土经最早出现在什麼时候,可能有待考古资料证明,这个可能得要专门的研究者才比较方便取得相关研究资料。然而研究结果会被不断地被更新,谁也不能确定哪天又从地下挖出了些什麼。所以目前的研究结果不能说是一个确定的结果,这是运用考古或学术研究资料首先必须注意的。

但是从一般大众比较方便取得的资料来看,至少在龙树菩萨的时代就已经有净土经与净土思想在流传。如果非特指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思想,则是阿閦佛国经中就有了,那是属於大乘初期便有的经典,在东汉由支娄迦谶三藏译成汉语。在巴基斯坦有犍陀罗文书写的阿閦佛国经残编出土,大约是一世纪末到二世纪初写的,这是目前出土最古的净土经。

而汉传佛教当中,一般认为净土宗是由东晋时期的慧远大师在东林寺结成白莲社,修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肇端。不过慧远大师、白莲社的修行方式以般舟三昧经及传统的禅定、观想等为主,跟後来的持名是两码事。持名念佛法门的弘传功劳要归於唐代的善导大师,而那已是离慧远大师两百年後的事情了。

另一方面,禅宗发展如果从达摩大师算起,则达摩大师走海路到汉地的时候,慧远大师已经圆寂五、六十年了。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传统的见解认为,汉传佛教主要是印度→西域→汉地这条路线传入,可是晚近的研究显示,南方丝路的传教路线可能早於北方丝路,而海上丝路也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如最早到印度求法的东晋高僧法显大师就是从北方丝路去,走海上丝路回,也有很多印度高僧是从海路来的,如四大译经师中的真谛三藏。

因此,从汉传佛教史的发展来说,第一个要知道的是,佛教并不是从一条路线传入汉地的,是三条路。

其次,在禅净二宗的融合大约是在明朝,尤其是明末四大高僧的时代渐次发生的。在两宗发展的早期,其实交涉并不多,充其量只是如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引用观经中日轮观的修行方式作为弟子修持的方便法门,但是这些跟宗派的宗旨并没有关系。另外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与净宗二祖善导大师年代相当,而稍晚一些。可以在坛经里看出,当时净土宗在善导大师的弘传下已经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了,不过慧能大师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的相关解释显然是别开途径。因此,禅净两者之间,在早期的发展,一者,净宗初祖早於禅宗初祖,而净宗真正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实际开宗者,二祖善导大师则远晚於禅宗初祖,同样的始禅宗开枝散叶的六祖慧能大师则与善导大师的时代相当。所以,无论如何,从时间上来说净宗不是在禅宗的基础上发展的。这一点把时间线画一画,相关人物的年代标出来便很清楚,而思想内容更只要稍微比对一下就知道了。

再其次,部派分裂的时间延续很久,不是一次就分成十几二十个部派;此外部派佛教也存在很久,不是大乘佛教出现之後部派佛教就消失了。实际上部派佛教在印度一直存在到佛教被回教彻底摧毁为止。

如今东南亚为何没有大乘的痕迹?很简单,政治力扫除了大乘佛教的痕迹,不管是支持部派佛教的政治力或者支持外教的政治力。

前面说过,东晋时法显大师西行求法,曾经在师子国待过一段时间,也就是斯里兰卡。如果你阅读过一些南传佛教或佛教史的书籍,会知道斯里兰卡不是没有大乘佛教流传,法显大师到斯里兰卡的时间也跟南传佛教重要论书「清净道论」的作者觉音论师在当地时间相重叠。这还是早期。

到了西元八世纪,开元三大士中的金刚智三藏与不空三藏都是出身斯里兰卡;甚至到西元十世纪,入藏传法的阿底峡大师还曾经远赴印尼跟金洲大师学习,而今天印尼是个回教国家。

佛教史地其实还蛮有趣的,但不要太过异想天开。汉传佛教史就不说了,资料太多;涉及印度、海外的如法显大师的佛国记、玄奘三藏的大唐西域记或者义净三藏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等算是基本资料。
第3个回答  2013-10-12

    非要从学术上讲就不好说了,传到中国最早好像是三国的时候曹魏康僧铠有翻译《无量寿经》,再后来发展到两晋时期东晋慧远大师是中国的净宗初祖。

    这就是学术界的教条注意了,凡事都追究个原因,佛教徒相信净土经典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是因为佛陀看到了众生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缘成熟了,所以对大众讲解净土经典。学术界则教条的认为这种思想是大众的产物,非要有个求生彼岸的思想,牵强附会呀。

    学术界认为禅宗和净土宗的区别是思想,而真正佛教界则认为这是两种修行方法,打个比方,同一个人从北京到南京,有人走京沪线,有人走京广线然后在武汉转车到南京,路不一样,但是结果是一样的。佛教界注重的是实际修行,无论禅宗还是净土宗,其最终结果是成佛,同一个人去一个地方只能走一条路。真正明白佛法,真正修行人知道,禅宗和净土宗其实没有什么分别,禅宗修禅定,净土宗也修禅定,只不过有坐禅、顿悟和念佛的方式不同罢了。

第4个回答  2013-10-12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从修行的次第来说,所有的佛弟子都是从基础开始修学,然后一步一步向甚深法要,直到成佛。无论是禅宗还是净土,都是佛陀所传的正法,分不出高下,且可以互相圆融,所以就不存在什么“侵蚀”之类的事情。要知道佛法是一,不是二。正所谓:“归元无二性,方便有多门”,本质都是一样的,可以让众生了知自身的佛性,最终获得究竟的解脱,只是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而已。

另外,净土法门是修学法门中的一部特别法,普利三根、圆顿八教。即无论何种根性资质一律可以摄受,无论佛陀所传的任何一部法都能够圆融。这个不是乱说的,确实如此。此法甚深,虽然行持方法看起来很方便简单,但绝对不能轻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