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观大师如何通过宣讲《华严经》得到德宗的赞誉和封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31

在贞元七年,河东节度使李自良在崇福寺邀请了著名的澄观大师宣讲《华严经疏》,此举引起了四方的广泛关注。唐德宗闻其道风,通过中使李辅光表达了想要询问佛法大意的意愿,澄观欣然接受,答应第二年应召赴京。


贞元十二年,德宗再次召见,命河东节度使和礼部尚书李诜以盛礼邀请澄观入京长安,与罽宾三藏般若共同翻译来自南印度乌荼国的《华严经》。期间,德宗多次亲临译场,见证了这一重大翻译活动。该经在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完成,共四十卷,澄观亲自审定,定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即世人熟知的《四十华严》。


同年四月,德宗的生日,他特地诏请澄观在麟德殿讲解新译《华严经》的主旨。在群臣聚集的场合,澄观登坛说法,深入剖析经题的精妙义理。讲完后,德宗沉思良久,随后环视群臣,称赞道:“朕之师,言辞简练且富有深意,他在第一义天传播真理,以圣法使我心得到清凉。”于是赐予澄观“清凉国师”的尊号,并赏赐紫衲方袍,朝臣们纷纷依此修行,尊他为师。


五月,德宗又派遣内使霍仙鸣邀请澄观入京,他受到德宗的隆重接待,被邀请进译场修订并撰写疏释。澄观在终南山草堂寺撰写了《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十卷,以及《华严经行愿品疏》或《普贤行愿品疏》。这时,草堂寺内池塘中出现了罕见的异象,五枝合欢莲华生于池中,每茎莲华有三节,令人惊叹不已,被视为神迹。


接着,澄观又翻译了《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并加以修饰润色。次年,他被封为“镇国大师”,列入《天下大僧录》,其德行戒律备受朝廷和民间的敬仰。


扩展资料

清凉大师,讳澄观,字大休,(738—839)唐朝人,华严宗四祖;世称清凉国师、华严疏主。 一生广泛参学律、禅、三论、天台、华严等各宗教义; 20岁遍访名山,曾依醴律师、昙一律师学相部、南山律,依玄璧、慧量法师学“三论”,从湛然大师习天台宗义,从慧忠、道钦禅师学牛头禅,从慧云禅师学北宗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