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的发展现状

如题所述

历史题材文学逐渐成为文坛亮点:凌力、唐浩明、二月河、熊召政的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苏童、刘震云、格非、莫言、赵玫等灵动飞扬、形态各异的新历史写作与革命历史写作,乃至戏说类、新编类、反讽类的先锋历史写作,历史题材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的状态。另一方面,历史热正在不断成为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文学事件:从《张居正》的热销,到电视剧《雍正王朝》、《少年天子》的热播,乃至“品三国”、“读论语”、“明朝那些事儿”,围绕着历史题材文学创作展开的重重矛盾、种种争议,正激烈地表达着我们这个时代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艺术审美等诸多方面发生的深刻嬗变。
然而,与历史题材文学的火爆形成反差的是,对历史题材文学的研究与批评则出现两种倾向:要么出于自身的立场与需求,一味热捧;要么被视为保守的、落伍的,甚至是反现代性的,被弃若敝屣。这些都折射出国人在文化选择中的浮躁心理。解读历史文本,一定要融入个体真切的生命体验,不然,历史书写及有关的史识史见就容易变得冰冷而枯燥。
但读这本厚重的著作,绝不会有这种冰冷和枯燥之感,相反,常常会不断感受到那些貌似寻常、中规中矩的学术文字背后,有一份对现实社会的执着关怀与眷恋。比如,在分析“历史”文学热潮的缘起时,作者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文化立场以及传统文化对西方式现代历程的“一种富有意味的纠偏”。这似乎既出自一种学术理性的分析,实际上更融入了作者对本土文化坚定的自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