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为什么被称为是世界铜鼓王之乡?

如题所述

如果从公元五世纪中期成书的《后汉书》开始算起,中国有关铜鼓的记载至今已有1500余年。1705年,荷兰人罗姆菲尔士从印尼将一面铜鼓带到欧洲,欧洲人开始关注这种铜制乐器。在国外,系统研究铜鼓的学者,首推奥地利人佛朗茨·黑格尔,他在1902年所著的《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一书中,对铜鼓类型所作的最早阐释,至今仍被某些学者沿用。

铜鼓最早起源于云南洱海和礼社江流域。人们吃饱喝足以后,将煮饭用的铜釜翻转过来,敲击其底部,伴歌伴舞以自娱,后来铜釜被改进后,成为专用乐器,这就是早期的万家坝型铜鼓(以出土地云南楚雄县万家坝古墓群命名)。

早期铜鼓向东传到滇池周围,滇人在造型和纹饰上对其进一步美化,铸造了精美绝伦的石寨山型铜鼓(以出土地址云南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命名),此型铜鼓对称和谐,装饰华丽,象征滇王及其他“邑君”“侯王”的统治权威。

考古证据显示,铜鼓的传播是沿河流一路向东的,到春秋时代晚期,岭南地区部分越人开始铸造铜鼓,广西最早的铜鼓见于右江流域。约从公元 1 世纪至 7 世纪的东汉至唐代,成为铜鼓的鼎盛发展时期,继石寨山型铜鼓之后,各类新型铜鼓异军突起。铜鼓在向东发展的路线中逐渐衍变,进入广西境内后融入当地民族的特有审美情趣,最终形成广西境内铜鼓铸造、使用的繁荣。

从流传和出土发掘的铜鼓来看,广西是现存铜鼓最多的省份。据统计,广西有五百多面铜鼓,约占全国铜鼓总数量的三分之一。这里也是包含铜鼓类型最多的省份,铜鼓类型共分为八种,广西拥有七种,其中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三个类型的铜鼓都以位于广西境内的出土地点命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3
北流有铜鼓之乡的美称,是铜鼓出土最多的县之一。 北流最大的铜鼓是1972年在罗卞区安边乡 (后改为石窝乡平田村)出土的汉代云雷纹大铜鼓(即水冲庵铜鼓),鼓面直径165厘米,残高67.5厘米,重300公 斤,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大铜鼓,号称“铜鼓之王”。北流因此有世界铜鼓王的故乡美称。这个铜鼓王现存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第2个回答  2021-01-23
因为在广西北流的铜石岭,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冶铜遗址,1972年,世界上最大的重达300公斤的铜鼓王就出自这里。
第3个回答  2021-01-23
这是因为这个地方出土了很多的铜鼓,然后也有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铜鼓,所以就被称为这个称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