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太宰治

如题所述

我觉得太宰治是一个伟大的文学作家。如果是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的人应该对太宰治这个人物不会陌生,他是日本文学界的一大文豪。如果你是一个平时对文学比较感兴趣的人,应该多多少少都听过这个人的一点故事。我自己是学日语专业的,所以我对太宰治可以说是有一定的了解。太宰治的文学比较复杂,可能也是因为他出生在一个比较混乱的年代,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比较现实魔幻主义的作品。

我觉得太宰治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如果你和我一样也读过他写的《人间失格》应该会有更深的感触。《人间失格》可以说是太宰治自己本身的自传一样的作品了。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的遭遇和作者本人是比较相似的,都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少年。太宰治在出生的时候,他的家庭条件还不错,而且家里的男丁也比较少。但是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是处于比较混乱的年代,所以他的家庭也慢慢没落了。

太宰治见证了乱世,所以他的作品会更加现实一点。现在可以说我们可以通过太宰治的文学作品了解到当时到底是处于一个怎么混乱的时代。混乱的年代再加上他经常写一些比较消极的作品,太宰治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离去可以说是日本文学界的一大损失。那个时期的日本,很多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名人,最后都选择在年轻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综合上面所说,我觉得太宰治是一个伟大但是很可怜的人。伟大的地方在于他为日本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可怜的地方在于他的身世真的过于可怜,他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也令人惋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有人说是阴暗、懦弱这样的特质。我觉得但一方面的评论或许会使对太宰治先生的评价失去全面性。

我认为,在看待太宰治先生“放弃生命”这一选择的同时,首先应该发现他作品中所展现的“热爱生命”。此处先以《跑吧!美乐斯》为例,若是有空、有人感兴趣的话,我会在之後写下关於别的作品的分析。

1. 《跑吧!美乐斯》

暴君迪奥尼斯(Dionys)因疑心病滥杀无辜激怒了淳朴的牧羊人美乐斯(Melos),美乐斯暗杀未遂被捕。在被处决前美乐斯与国王约定给他三天时间为妹妹操办婚事,而自己的挚友塞里努丢斯(Selinuntius)则作为人质留在锡拉库萨。国王虽然不相信他,但是为了置其於死地故意答应了他条件。
美乐斯在回锡拉库萨的途中经受了河水泛滥、山贼(可能是国王故意派来的杀手)袭击和自身意志动摇的考验。为了让国王意识到自己的丑恶,拯救自己的挚友,再次奔向锡拉库萨。在第三天黄昏终於到达锡拉库萨履行了承诺,也成功地改变了国王的想法。
它其实是改编自德国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的短篇故事《Die Bürgschaft》,而席勒的这个故事源头是古希腊的罗马作家盖乌斯的《达蒙和皮西厄斯》(英文名:Damon and Pythias)。 在最後的结尾,希腊故事中仅仅提到国王赦免二人,而太宰治版本的国王大呼一声:「能让我也加入你们吗?希望你们能答应我的愿望,让我也成为你们的同伴。」 这个故事在太宰治一贯以来用颓废来抵抗的基调里,呈现出一些罕见的热血和希望。

——引用自Wikipedia故事的大体梗概如上文所述。但引用内容中提到的“热血与希望”只是相对於更广为人知的作品的文风差异,这一短篇小说,我认为体现了太宰治先生对於人与人之间信任是否存在的“摇摆不定的态度”,但最终却下了“人性本善”的结论。

主角美乐斯的设定是淳朴却对於邪恶十分敏感的牧羊人,这样的设定与《人间失格》中的大庭叶藏几乎是截然相反的。大庭叶藏相对而言反映了不少人性的丑恶面,而美乐斯正直、善良,并且对人性的善有著坚定不移的信念。这裏我认为,如果大庭叶藏在太宰治先生本人看来,是他“自己的写照”,那麽美乐斯或许就是他的“向往”了。

国王陛下要杀人了!”
“为什麽要杀人呢?”
“他坚信我们将要犯上作乱,但所有人都没有那种想法呀!”
“他杀了很多人吗?”
“是的,最初是国王陛下的妹婿,接著是陛下本人的太子,然後依次是他的妹妹、他妹妹的孩子,再然後是皇后陛下,跟著则是贤臣亚历斯大人……”
“太可怕了。国王莫非疯了?”
“不,陛下没有疯,他只是无法信任别人罢了。……(以下略)”而在这一片小说中,对应这美乐斯这一角色的,是对人性毫不信任的国王。这一角色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将对人性丑恶面的不信任放大到了极致,甚至连血缘的羁绊也不能使他安下心来。这样两个理想化的角色是必然会存在冲突的,因此有了美乐斯刺杀国王,然後被捕的剧情发生。

面对美乐斯的刺杀失败,两人有了如下的对话。
“你?”国王恻然一笑,“真拿你没办法……像你这种家夥,永远无法瞭解我的孤独。”
“住口!怀疑别人是最可耻的事情。一国之主竟连子民的忠诚都要怀疑!”
“怀疑是正当的心理防备,这就是你们所教给我的——人心难测!人类本就是私欲的化身,绝对相信不得。”暴君淡淡说著,言罢轻轻一叹,“其实,我对和平呀,是很憧憬的。”
“那算是哪门子的和平,无非是要保住你的地位罢了。”这次轮到了美勒斯嘲笑国王,“处死无罪之人,就是你所谓的‘和平’?”这裏,两者的言论就普通人的价值观而言,其实都是不能接受的。一个是相信人性绝对的善,另一个则相信著人性的绝对的恶。而在我看来,哪一个角色相对更接近真实呢?其实我认为是後者。後者对於私欲的坚信,在面对人性时选择自我保护,这样的人格更接近于如今的时代特徵,也更容易引起共鸣。而太宰治先生的其他作品,之所以常常认为“能够引起共鸣”,我认为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而在这样一部过於理想化的作品中,在这样两个过於极端的两个角色面前,这种独特的虚幻感和错位感也别有风味。这也是太宰治先生其他同类作品所共同具有的吸引人之处。

同样的,作为善意的体现,这裏塞利努丢斯代替美乐斯作为国王的人质,若美乐斯三天未归则要被处死。而美乐斯在处理完妹妹的婚事之後,立刻赶上了回去的旅途。
“我这是为了赴死而跑,是为了救下担任我替身的朋友而跑,是为了破除国王的阴暗心思而跑。”
然而旅途中,天气、灾难却没有给他机会,似乎是可以要让他毁诺一般,最後出现的山贼的对话更是耐人寻味。
“哦,如此说来,你们是被国王派来这裏特地等我的?”
山贼们一言不发……(以下略)这一情节的设定显然是暗示了,山贼的到来是国王的示意,同时使国王的人格更加接近真实了——国王并非是相信著纯粹的恶,而是宁可这样相信来进行自我保护。这也印证了我关於国王这一角色象徵“写照”的推论。而这样的恶意,相比于真正相信著人性是纯粹的恶意而言,是更加卑劣的。之前尚未展示倾向的,文中的善恶天平有了第一次摇摆,人性的恶压制了善,指向了他心中对於性恶论的认同,对人性的不信任。

美乐斯脱离重重困难之後,力竭而无法赶路。因为力竭而无法信守承诺——同时也意味著性命得以保全,美乐斯心中却没有任何庆幸或喜悦,出现的情绪是“悲伤、羞愧、憎恶国王(恶行)的感情,和决心自杀明志的想法”。这裏出现了一个楼上的诸位多次提到的关键词“自杀”,而我也认为,这裏美乐斯的自白颇具象徵意味——美勒斯热爱著生命,这是上下文中已经得以体现的,但同时,美乐斯必须放弃生命,之前是为了追寻正义与善,之後则是对善意未必完满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於恶意的憎恶。我认为,这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太宰治先生的自杀动机。太宰治先生其人是否有过追寻正义的行为,我不甚瞭解,希望能有人解答,而动机中的後者,我认为与其自杀是相吻合的。

而这裏出现了第二次摇摆——泉水给了他力量,似乎象徵著善良总会得到天意的相助,这裏又再一次体现了他对於向善的向往与追求。
【甚至,纯猜测,与前面重重困难结合,是否意味著太宰治先生相信,善良终究是会有好报的。】

而在文章的最後,结局是塞利努丢斯获救、美乐斯得到了赦免、国王被感动而决心相信人性。最後塞利努丢斯的自白,在被捆缚的日子里怀疑过美乐斯、美勒斯对友人的怀疑给予友情破颜拳、美勒斯因为路途艰险而赤身裸体,意识到之後的害羞,这也像前文中的国王唆使山贼一般,让文中的善良多了几分人味。

综上而论,太宰治先生的作品,未必每一部都是阴暗的;同样的,我认为其人也未必是如楼上诸位所说“活著的死人”“阴暗”,但我非常同意他是“懦弱”的。

虽然作品风格不尽相同,但我认为,其多数作品中,其实反映了类似的想法,即“渴望著人性之善”和“面对著人性之恶”,“热爱生命”却“恐惧生命”。他不懈地追求著人性之善,却又害怕受到伤害而努力地自我保护。他对“生而为人”的矛盾与复杂充满怨懑与恐惧,探寻无果之後,他选择“彻底放弃为人的资格”——自杀。他是一个懦弱的人,没有勇气在黑暗中继续寻找自己心中所渴求的光亮;他是个崇高的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与追求的矛盾中,他对两者合一的探索一直坚持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重要的是,他是个伟大的作家。他勇敢地写下了自己的心绪,用别样而独特的手法、文风,或阴暗、或梦幻、或天真、或沧桑,将自己的探索之路留待後世评说。

附:关於文坛地位和後世影响,我不是专业人士,对日本文学的浅见还不足以回答。若是以後学识足以回答了,定来补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24
太宰治的思想根源有一种深沉的原罪意识。这种原罪意识让他有着强烈的自罚冲动。太宰治最早发表的小说就是模仿无产阶级文学的习作。他接触了左翼思想后,对自己的地主阶级出生有着强烈的厌恶感。太宰把“有钱人的孩子”称作“障碍”或者“缺陷”。在《东京八景》里有这样一段:

我相信,有钱人的孩子必须堕入适合有钱人的孩子那样的大地狱。逃是卑鄙的。作为一个恶业之子,必须大大方方地尽力去死。
所以等到太宰治家道中落的时候,反而是他生活最稳定的一段时期,大概就是因为他从“有钱人家的不幸”中解放出来了吧。像他写的《斜阳》,重点不是贵族都是病态、不健康的,而是贵族这个头衔让人变得病态和不健康。贵族唯一的出路是和一般市民或者农民融合。喜欢自然的上原先生这样说

我讨厌贵族。他们都有一副令人作呕的傲慢的面孔(中略)我是个农民的儿子,从这样的小河边通过,我必然想起儿时在故乡的小河里钓鲫鱼、捞鲹鱼的情景,内心激动不已。(中略)“然而,你们贵族不但绝然不能理解我们的感伤,而且会表示轻蔑。”
太宰治为了给自己的贵族身份“赎罪”,曾经放弃学业,用家里的钱去赞助劳动者,和劳动者同吃同住。根据井伏鱒二的回忆,太宰在冬天把好衣服留给自己的食客,本人的衣服却不保暖,显得很寒酸。

这种原罪意识贯穿太宰的一生。一方面,他追求家庭的幸福,看看他写给井伏鱒二的信:

我认为自己是家庭型的男人。不管从好的意义上,还是从坏的意义上说,我都忍受不了放浪。(中略)我认为结婚、家庭,都需要努力。我相信那是严肃的努力。我没有半点轻浮的心情。即使贫穷,也要一辈子努力。如果我再次破坏婚约的话,请像对待彻底的疯子一样,把我舍弃。这些话虽然是平凡的,但我在任何人面前都会这么说,即使在神的面前,我也可以不害羞地发誓。请相信我。
另一方面,和美知子结婚后,享受到了家庭幸福的太宰治,又感到了一种罪恶感,以至于他得出“家庭不得不被破坏”“家庭是诸恶的根源”等结论。这倒不是说太宰治痛恨他的家人,恰恰相反,他倒不如说是太爱他的家人了。他从家庭里获得越多的幸福,他就越恨自己。因为太宰治的原罪意识非常非常强,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大地主的儿子。如果只是因为他是大地主的儿子的话,他家道中落的时候他应该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太宰治的原罪意识是某种更深层的东西,不是因为某种东西,而有罪,而是先有罪,然后再找出罪在哪里。恰恰是在生活最安宁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举出的刀,没有其他的目标,只能对准他自己。
(就别喷孩子了叭只是个人觉得)
第3个回答  2019-05-25
太宰治是一个特别唯美和悲哀的作家,他写的许多作品,像夏目漱石的猫,但是他比较懦弱,无法面对现实,所以他选择了自杀,但不排斥,他是一位伟大的,有思想的作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