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无所求,所求皆为空。那么,难道“一花一世界”真的好吗?若只讲究心含世界,而无求于功名地位,不

佛教讲无所求,所求皆为空。那么,难道“一花一世界”真的好吗?若只讲究心含世界,而无求于功名地位,不是失了人的进取心吗?

佛教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依十善业所行,世间所追求的财富、福禄寿康皆可实现。因此,佛教的世间法,非教人不进取,而是叫人按照客观存在的因果规律办事,方可得到所追求的理想,否则,错误的行动,只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明朝袁了凡先生的事例,就是明证,网上也众多的能过放生改变命运的文章,我也通过放生行善,让自己的命运有了明显的转变。
再,所谓的空,不是您所理解的空,您所理解的空,是顽空,是佛教所反对的。真正的空,难用语言描述的,所谓“言语道断”,要通过实修来证悟的。佛理,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系统,不能只听一两句偈去片面理解。这个空,就是属于出世间法。只有修行到证悟了空性,修行才有了真正的保证,即所谓悟后起修。追问

那您能给我推荐几本佛教的书么,比较容易理解的那种。。。

追答

陈兵著《生与死》、一位活佛所著的《因果明镜论》、果卿居士著《现代因果实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4
佛讲无所求,是因为你“心”中有所有,所以不需要求,你求到的还是你“心”中本有的,当然是空的,空是妙有,不是一无所有。佛教讲功名地位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佛说:“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一切都是因果规律的作用。那里是人乱求就能求得到的。如果不如理如法按照因果规律去求,会南辕北辙自寻烦恼,现在的人很多这种情况,生活得很痛苦。求到了的怕失去,求不到的又妒忌,如果明了因果,就不会害怕失去,也不会因为得不到而妒忌和痛苦,会把精力用在修因上,自然心想事成,有求必应。这难道不好吗?人的生活不更快乐吗?如果你想了解正信的佛教,建议你看《觉海慈航》和《认识佛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3-14
据世界医疗卫生组织统计,因恶劣的环境,循环的灾祸,和人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造成的精神病患者超过了一亿一千三百万,控制不住感情自杀的人每年是三 十万人,用佛法教人明白什么是精神,什么是理智,让人放弃【沉重的欲望】,放下【过度的需求】,舍去【不必要的执着】,学会满足、知足和放下,这就是智者的心态,追求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定会迷失自我,所以佛法让人开悟,让人明理。佛法界经常讲,要开悟,要放下,什么叫开悟?想得通,想得明白,无所谓了,那就叫开悟。 放下不是让你放弃努力。
第3个回答  2014-03-14
原夫即一心而现十界之像。是则四圣六凡、皆一心之影响也。岂独人天为然哉。究论修进阶差、实自人乘而立。是知人为凡圣之本也。故裴休有言曰、鬼神沈幽愁之苦。鸟兽怀獝狖之悲。修罗方嗔。诸天耽乐。可以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由是观之、舍人道无以立佛法、非佛法无以尽一心。是则佛法以人道为镃基、人道以佛法为究竟。故曰、菩提所缘、缘苦众生。若无众生、则无菩提。此之谓也。所言人道者、乃君臣父子夫妇之间、民生日用之常也。假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识不知、无贪无竞、如幻化人。是为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即此世界为乐之国矣。又何庸夫圣人哉。奈何人者、因爱欲而生、爱欲而死。其生死爱欲者、财色名食睡耳。由此五者、起贪爱之心、构攻斗之祸。以致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先王之赏罚、不足以禁其心。适一己无厌之欲、以结未来无量之苦。是以吾佛愍之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故现身三界、与民同患。乃说离欲出苦之要道耳。且不居天上而乃生于人间者、正示十界因果之相、皆从人道建立也。然既处人道、不可不知人道也。故吾佛圣人不从空生、而以净梵为父摩耶为母者、示有君亲也。以耶输为妻、示有夫妇也。以罗侯为子、示有父子也。且必舍父母而出家、非无君亲也、割君亲之爱也。弃国荣而不顾、示名利为累也。掷妻子而远之、示贪欲之害也。入深山而苦修、示离欲之行也。先习外道四遍处定、示离人而入天也。舍此而证正遍正觉之道者、示人天之行不足贵也。成佛之后、入王宫而舁父棺、上忉利而为母说法、示佛道不舍孝道也。依人间而说法、示人道扬趣菩提也。假王臣为外护、示处世不越世法也。此吾大师示现度生之楷模、垂诫后世之弘范也。嗟乎、吾人为佛弟子、不知吾佛之心。处人间世、不知人伦之事。与之论佛法、则儱侗真如、瞒顸佛性。与之论世法、则触事面墙、几如梼昧、与之论教乘、则曰枝叶耳、不足尚也。与之言六度、则曰菩萨之行、非吾所敢为也。与之言四谛、则曰彼小乘耳、不足为也。与之言四禅八定、则曰彼外道所习耳、何足齿也。与之言人道、则茫不知君臣父子之分、仁义礼智之行也。嗟乎、吾人不知何物也。然而好高慕远、动以口耳为借资。竟不知吾佛教人出世、以离欲之行为第一也。故曰离欲寂静、最为第一。以余生人道、不越人乘、故幼师孔子。以知人欲为诸苦本、志离欲行、故少师老庄。以观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知十界唯心之影响也、故皈命佛。
第4个回答  2014-03-14
佛讲的无所求,是不求私欲。讲的空,是只没有神,没有灵魂,没有固定不变的存在。不能将空,看成空洞的空。一花一世界讲的是相对性,每个生命,每个空间,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珍惜 ,所以要爱护所有有情。精华了内心,没有私欲,只有慈悲大爱,再去做有益有情的事情,不是更加努力,更加不怕牺牲,更加壮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