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情怀的班主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今天下午,我有幸和另外三个小伙伴陪同吴开洪老师(龙川县吴开洪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参加了紫市镇中心小学班主任培训活动。活动中,吴老师作了“做一个有情怀的智慧型班主任”的专题讲座,在座的老师中,很多都被感动得双眼湿润。我也不另外。

      吴老师先从他父亲三番五次在网上买农具(凿子,斧头)在家放着的事引出主题,他父亲先后买了一些凿子和好几把斧头,这些工具一次也用不上,吴老师和兄弟姐妹们很难理解,后来吴老师明白了父亲这样的举动是因为一种情怀,对农村生活的一种情怀。

      接着,吴老师开始讲自己在农村教书的经历,那些年很辛苦,是靠对教育的情怀支撑过来的。他先后在好几所农村学校呆过,那几所学校都有他光辉的足迹,如:曾经好几次才说服校长同意种的那一排树;他房间门口的“龙摆尾”造型的樱花植物;他带出来的女子冠军篮球队;他排练的令人惊讶的六一武功节目;这些都显示他对乡村教育的情怀和他认真对待每件事的态度。

        特别是在别人眼里觉得很多事根本就没必要那么认真对待的情况下,他靠对乡村教育的情怀突破了一个个的不可能。他不会打篮球,却带出了镇女子冠军篮球队;他不懂音符,却能为了丰富农村学校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而在台上指挥;他不是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却比我们是师范毕业的老师还像老师。他说:很多事情的成功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文凭有多高,不是靠过硬的专业,而是靠态度。

      在太楼小学任教的那些日子里,学校只有八个学生和他本人一位老师,而且那些学生读的不是同一个年级,他要教好几个年级的学生,可想而知,有多艰难。他每周一去学校教那八个学生,一呆就是一个星期,周末回家。每周一他都会带好多的东西给那八个孩子,其中有个孩子父母离异的,由女方带着,这个缺少父爱的孩子有一天问他“老师,我能不能叫你爸爸……”吴爸的称号由此而来。

      更令人感动的是,那八个孩子每周一都会走到村口迎接他的到来,每周末他们又都步送吴老师一段路程,舍不得他离开。尽管吴老师告诉过孩子们不要接他和送他,但孩子们就是不听,有个孩子在送他的时候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送他。

      吴老师在太楼小学时,每周每天的广播内容都在电脑上设置好了,比如每个星期一八点升旗仪式的广播会自动响起来,那八个孩子就会自动走出教室,六个人站成一排,另外两个负责升旗。有一次,星期一的时候,下着大雨,孩子们却跟往常一样不约而同出来门口,撑着伞站成一排,自发举行升旗仪式。(吴老师以前没跟他们说过下雨就不用升国旗),吴老师出来告诉他们下雨不用升旗,可是孩子们却已经站在一排,另两个孩子也准备好了升旗。吴老师看到这情景,只好让他们升旗。看到这个视频,我眼睛湿润了。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个人在一个乡村偏僻的学校,带着八个学生,用他的青春,用他对乡村教育的情怀,用他对学生的爱,教出了这么好的学生,确实了不起!

    一个人,只要对一件事或一项工作,拥有了情怀,就会以心甘情愿的态度去做到至善至美,哪怕自己的领导都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一个人,只要自己心甘情愿地做一件事了,就不会去计较得失,不会去计较自己所做所为是否值得。

      帮助别人就是成长自己。每一次对别人的帮助,都是一种成长自己的机会。当别人有事找到你的时候,那是因为别人信任你。          吴老师说,他在乡镇教书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主任打电话告诉他:因为需要,他要搞一个课题,但他不知道什么是课题,请吴老师帮忙搞课题。吴老师说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课题,他是第一次听说课题。(那个时候评职称都不用课题的,县里几乎没有人搞课题)。但吴老师没有拒绝,决定试试看,他上网学习,查资料,慢慢摸索如何搞课题。后来,上级文件里要求县城的老师评职称需要有课题研究,(那时,吴老师已调进县城小学任教,他评职称时就需要有课题研究。)吴老师说,正因为有了那次帮那个主任搞课题的经历,才会知道怎么去搞课题,在后来诸多课题研究中才会那么顺利,才会顺利评到了职称。所以,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就多去帮助别人吧。

      最后,吴老师以“小和尚卖石头”和“夫妻俩骑驴”的故事,呼吁我们要敢于给自己定位,敢于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害怕被人说,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

      通过这次陪同,我的心灵倍受洗礼。想想自己这些年,经常会害怕别人说三到四,而不敢大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我很多次对我们学校的“语文主题学习”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次都想去跟校长说说能不能让自己带实验班,看看“语文主题学习”到底有没有成效,可是一次次的犹豫,害怕自己没有那样大的能力,更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到今,我还是没有踏出那一步……

      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做一个有情怀的班主任。只要认定是对的事,就大胆的去做。——是我努力的方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