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到底“难”在哪

如题所述

  思想难统一,单位难协调

  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正处于一个探索前进的阶段。国内很多地方对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污水处理突出问题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不知道怎么做”,“第一次做能成功吗”?很多人这样提出疑问。目前国家相关制度尚未完善,地方出台政策难度大,一些地方出现畏难情绪,导致行动不够迅速,抓落实的力度不够,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及措施不到位。
  就拿地下综合管廊为例,综合管廊项目投入巨大,其投入成本的分担没有指导标准,建设标准也没有统一。某些地方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时,由于体制原因,大部分管线单位是垂直管理,地方管线企业缺乏话语权,入廊、收费等工作难协调。思想和沟通问题给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铸成了第一道壁垒。

  规划难制定,项目难实施

  规划是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建设好一个城市,规划必须先行。很多地方对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责任不明确,规划编制缓慢。记者了解到,已经完成地下管线规划编制的城市,规划编制标准不够高,很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未将所有管线全部纳入管廊,海绵城市规划没有与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等进行有效衔接。在各大城市的老城区,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受制于征地、拆迁、既有管线迁改、铁路线网、轨道交通等因素影响,项目路径、区域难以选择,组织实施难度大。规划和实施问题铸成了第二道壁垒。
  
  资金难筹集,PPP难运行

  中小城市公共财政支出有限,筹措建设资金十分困难。虽然国家大力推广PPP模式建设综合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PPP模式在我国兴起时间尚短,缺乏成功案例。一方面是对PPP模式探索研究不够,缺乏经验,程序复杂,运作周期长,操作运行困难;另一方面是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社会资本方不愿接洽、不愿投资,申请政策性银行专项债或信贷资金投资建设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适当的形容了当下的困局。资金问题也铸成了阻碍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三道壁垒。为了打破这三道壁垒,努力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湖北省一些地区先行先试,作了积极的探索。例如武汉市2016年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目标任务40公里,确定了天河机场三期 工程、武汉中央商务区、东湖高新光谷中心城、东西湖吴家山新城、蔡甸中法生态新城、经开区朱山路综合管廊6个项目;黄石园林博览会项目,园中同时实施雨水利用技术与绿地景观相结合,通过透水铺装、植草沟的设置、覆土绿化、下沉绿地等措施和设计手段实现“海绵”理念。
  各地需要充分认识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好地上地下,高起点加快规划编制;在资金运作方面,要创新投资模式,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专项基金支持;在加速推进建设进度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认真落实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各方主体责任,确保工程质量。让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早日惠及于民,造福百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