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的是多少岁

如题所述

不惑是40岁;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 花甲,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 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扩展资料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 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

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 (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 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不惑指的是30岁;花甲指的是60岁;古稀是指70岁。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4.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5.黄口:十岁以下。

6.幼学:十岁。

7.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8.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9.志学:十五岁。

10.及笄:女子十五岁。

11.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2.弱冠:二十岁。

13.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4.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5.而立:三十岁。

16.不惑:四十岁。

17.天命:五十岁。

18.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19.古稀:七十岁。

20.耄耋:八十、九十岁。

21.期颐:百岁之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10

花甲之年指的是多少岁?很多人都说错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18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西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30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增多,遇事能辨是非
不再疑惑。后称40岁为“不惑之年”。
 
强仕:40岁。《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谓男子40岁,智慧、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称50岁为“天命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孔颖达疏:“发苍白如艾也。意谓头发苍白如艾的年龄。
花甲:60岁。由天干、地支互相组合排列的60个名号而得名。循环一次为60岁,称作一个“花甲”。 
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60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古稀: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诗经·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后因以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1
不惑之年,指的是50岁左右。花甲之年是60岁到70岁。年古稀之年是80岁以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