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围的具体过程

如题所述

一九四六年六月中旬,国民党当局已决定大打,任命刘峙为进攻中原解放军的总指挥,刘即率其参谋长在驻马店设立了指挥所,限所属部队六月二十二日前完成秘密包围态势,二十六日开始围攻,七月一日发起总攻击,妄图在四十八小时内,一举包围歼灭我中原部队主力。于是,北线国民党军在信阳、罗山、光山边缘区对我炮轰,南线国民党军也在黄安、孝感等地蠢动。鉴于这种情况,六月二十日,中原局向中央报告了突围的计划,要点是主力向西突围,经伏牛山北渡黄河到太岳。万一不成,即在武当山、伏牛山、秦岭打游击,必要时转甘〈肃〉南创造根据地,或到陕甘宁边区会师。鄂东、鄂中两军区部队留当地打游击。万一立足不住,鄂东部队向皖东突围,鄂中部队转入武当山打游击。其具体部署是:先由皮定均率一纵队一旅向东行动,造成主力东进态势,以迷惑敌人,转移敌人的视线。中原解放军的主力则分为南北两路向西突围。其中: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中原局、中原军区直属队和二纵队主力为北路,王树声率一纵队〈缺第一旅〉为南路。张体学率鄂东军区部队,挺进大别山腹地,牵制敌人兵力。黄林率河南军区部队,在平汉路西侧掩护北路主力突围作战。王海山率二纵队十五旅大部随一纵队行动。罗厚福所率江汉军区部队留少数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其余部队进入襄河以西地区。
六月二十一日,中原局又请示中央,要求月底实施主力突围计划。二十三日中央复电: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二十四日,中原军区命令部队从二十六日开始,在防区内秘密集结,抢在国民党军向我发动总攻击之前,按预定部署于二十九日冲破国民党重兵封锁的平汉线,胜利实行战略转移。这样,以中原突围为起点的全国解放战争便开始了。
六月二十四日,一纵队第一旅接受了向东行动,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的任务。皮定均旅长当夜即布置一、二两团向东、东南、东北方向移动,摆出与敌决战姿态,以吸引敌人的兵力。二十六日国民党军向我猛烈进攻,一旅在西余集、泼阪河、自雀园等地顽强阻击。激战十小时后,留少数部队坚持前沿阵地,大部分转移至白雀园以南集结。二十八日撤回前沿部队,插到敌人背后摆出向南突围态势,然后突然向东进到小界岭以东,顺利通过国民党经营半年之久的潢川、麻城公路封锁线。在这种形势面前,国民党急令进攻我主力的七十二军调头东来,衔尾追击,将四十八军布防于岳西、舒城、潜山,并从阜阳、安庆抽调两个师,到商城、金寨一线堵击,形成一个口袋形,妄图将一旅歼灭在大别山东麓。
一旅健儿不顾艰险,不怕疲劳,英勇机智地与前堵后追之敌周旋。七月一日攻占豫鄂皖三省的交通咽喉松子关。十日进抵霍山大化坪,激战两小时,抢夺了陡峭险峻的青风岭。到达磨子潭后,又击退四十八军一个团,强渡澳河天险,跳出了合围圈。七月十三日分三路纵队并肩前进,十五日攻占六安至合肥公路线上的官亭镇,进抵离淮南路不远的吴山庙,得到淮南地下党的援助,十八日安全通过定远地区,到达国民党重兵据守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津浦铁路附近的池河镇。十九日击溃从明光、管店、滁县出动的五路敌军,杀开一条血路,全旅五千人由石门山胜利越过津浦路,在盱眙西面三界东北与赶来迎接的淮南大队会师。至此,一旅历时二十四天,行程两千里,大小战斗数十次,胜利进入苏皖解放区。
北路突围部队一万五千余人,六月二十六日晚离开宣化店地区,向西北方向运动。二十九日分两路从柳林、李家寨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神速越过平汉铁路。七月一日进至浆溪店、朱家店一线.蒋介石获悉后,慌忙命令刘峙全力追击。刘峙急调第十军、六十六军等七个军赶到天河口、商城西北和西南,企图围歼我军于该地。但是,我军跳出包围圈后,长驱兼程西进。国民党军合围尚未形成,我北路突围部队已越过天河口,进至枣阳以北地区了。
国民党再次扑空后,又部署十五军、四十一军跟踪追击,并出动十二架飞机侦察、扫射,封锁唐河渡口,图谋协同第十军于七月七日以前在鄂北、豫商之间的苍苔地区围歼我军。我北路部队击破第十军的伏击、阻截,不顾劳累,以日行一百几十里的急行军又赶在敌人前面跨过苍苔,夺取程家河和郭滩渡口,飞渡唐河、白河,跨过豫西南平原,插入伏牛山南麓,七月十二日全军胜利进抵内乡、浙川、荆紫关等预定地区。
敌军追堵日急,为了分散敌军兵力,七月十一日北路部队在内乡以南师岗地区分兵两路行动:由李先念、郑位三率中原局、军区直属队及十三旅、十五旅四十五团为左路,向南化塘前进;由王震率三五九旅、干部旅为右路,取道荆紫关向山阳、柞水前进。部队连日冒着滂沱大雨强行军,与敌追堵部队作战,倍加辛苦。十三日在淅川城、马蹬一线与敌展开激战。十四日左路部队不顾敌机扫射、轰炸,徒涉洪水暴涨的丹江,进入郧县以北的梅家铺。右路部队遭敌阻击无法进入荆紫关,也渡丹江绕道西进。这样,国民党反动派妄想在丹江以东全歼我军的美梦又告破灭。
国民党反动派歼我之心不死。刘峙又调集七个师至荆紫关、郧县地区,梦想在滔河南岸白桑关一带围歼我军。没等敌军到达指定地点,我已进至鄂陕交界地区。敌十军军长赵锡田指挥所部进至鲍峪岭、南化塘一线,企图与北面的第一军第一师等三个师配合行动,将我压缩于鲍峪岭附近山谷中全歼。
七月十五日,党中央致电中原局,指出:胡宗南有强兵节节堵击,北上很难通过。且牵制大批敌军,在敌后创立根据地,是我中原军的光荣任务。因此,我中原军全部应在鄂豫皖川陕五省机动灵活之作战,以牵制国民党大批军队,配合我华北、华中主力之作战。
强渡丹江绕道西进的右路部队,在鲍峪岭、玉皇山粉碎五十三师、第一师的层层阻击,经过两天一夜恶战,打垮敌军两个师的夹击,在竹林关、狗头坪等地与比我多数倍的敌军周旋后,又在长沟口连战三昼夜,二十五日冲破山阳、漫川关之间的封锁线,进入镇安、柞水地区。狗头坪战斗中,我七一九团颜龙斌副团长身负重伤,无药医治,光荣牺牲。八月二日右路军解放镇安、云盖寺,遵照党中央和中原局指示,部队分三路分散于镇、柞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根据地。但敌人唯恐我立足该地,威胁西安和汉中,遂调二十个团的兵力,不断对我围剿,陷我于非常困难境地。后经党中央批准,我军寻路向陕甘宁边区挺进。
八月上旬,右路军分两路前进。十五日在华阳打退两路追兵后,勇往直前,穿越川陕公路、渭河平原、陇海铁路、西兰公路,二十九日在陕甘宁边区部队接应下,胜利地重返陕甘宁边区。九月十二日,十三旅政委杨焕民、副旅长卜万科,也率三十九团进入陕甘宁边区。
左路部队七月十七日进抵南化塘时,胡宗南的精锐部队第一师已将南化塘附近的制高点玉皇顶及重要隘口控制封锁,尾追部对又源源向我扑来,情势万分险恶。中原局领导同志毅然决定:坚决夺取敌人阵地,打开入陕道路!命令十三旅三十七团进攻玉皇顶主阵地,三十八团从右翼出击,三十九团在左翼掩护,四十五团继后,经过整夜激战,反复冲锋五、六次,终于击破强敌阻拦,撕开了一条通道,保障全军进入陕南。在这次战斗中,三十七团二营营长李金山等许多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七月二十日晨,左路部队胜利跨过鄂陕边界。国民党反动派调遣二十军在赵家川、梁家坟地区堵截,我四十五团、三十七团与敌激战十余小时,敌以六倍于我之兵力,连续进行十七次猛扑,我始终坚守前坡岭阵地,保卫全军安全通过,这次战斗,毙伤敌四百余人,我四十五团团长汪世才不幸英勇殉职。
七月下旬,左路部队熬过了长途行军作战的极度疲劳,在龙驹寨(今丹凤县)地区与我党领导的陕南游击队巩德芳部会师。八月三日,河南军区部队沿途冲破敌一二五师及地方团队多次阻击,胜利进入伏牛山区,在卢氏一带与主力会合。北路全军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任务。
遵照中央指示,中原局决定,以北路军为主在豫鄂陕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八月三日中原局颁布命令,将汉水以北地区划分四个军分区, 并将进入这个地区的我军分别配属在四个军分区。于是,各部队就地作战略展开,开展游击战,创建根据地。
与此同时,为支援中原突围部队在外线的斗争,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向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出击,迫使追击我之敌军大部东调。豫鄂陕边区军事斗争开始转为对峙局面,各分区根据中原局关于开辟根据地的指示,积极打击敌之乡保武装,摧毁反动政权,发动群众进行抗捐、抗税、抗丁、抗差斗争,为创立根据地奠定基础。八月底,中央批准文建武为豫鄂陕军区司令员、汪锋为政治委员兼豫鄂陕区党委书记。
我军在豫鄂陕边区的活动,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的战略要地西安和洛阳,使反动派极为不安。敌一战区政训部主任顾希平曾说:李先念企图占据陕南,控制关中,响应陕北,进展甚速,威胁甚大。国军预计在两礼拜内进攻陕北,已被破坏。九月,国民党集中八个师、十一个保安团约五万以上兵力,对我发动清剿,豫鄂陕区党委和军区,积极进行反清剿斗争,发起较大战斗二十多次,毙伤俘敌团长以下一千五百余人,缴获轻重武器千余件、子弹六万余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全区建立了四个专署,十四个县政权,二百一十个乡政权,发展地方武装四千余人。在这段时间里,十五旅主力也从鄂西北入陕归建。
秦岭冬天,漫山冰雪,地冻天寒。十一月下旬,国民党又调集十个师、十七个保安团对我进行全面清剿,在主要地区遍设据点,修筑调堡,移民并村,烧房抢粮,关闭集镇贸易,制造无人区,毁灭我之生存条件。在此严重形势下,部队穿衣、吃饭、住宿、活动,都遇到极大的困难。为分散敌军兵力,挫败敌之清剿计划,十二月中旬,豫鄂陕军区调集五千主力组建野战纵队,转入外线向东出击,准备在伏牛山地区打开新的局面。一九四七年一月十六日,野战纵队进入伏牛山腹地,首战桑坪,击溃两个保安团;再战,解放奕川和庙子镇。二月初进抵鲁山以西,击溃河南保安团多次进攻。但国民党军三个师跟踪而至,配合地方团队对我围剿。此时,野战纵队连续行军作战,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乃经党中央、中原局同意,在太岳部队接护下,二十日北渡黄河转晋城休整。坚持两线斗争的部队,也于二月初组建成一个纵队,转战卢氏、洛宁地区。三月十九日又奉命北渡与主力会师。留下的一千余人组成陕南工委和陕南指挥部,在司令员巩德芳、书记兼政委刘庚、副书记王力等领导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直到当年秋天陈赓大军南下时方与主力部队会合。
南路突围部队一纵队〈缺第一旅〉六月二十五日由光山泼阪河等地出发,西向宣化店集结。二十八日汇合王海山所率十五旅主力,行至阳平口即遭国民党军一八五师截击。我甩开敌人,绕道花园以北的王家店过平汉铁路。未及我军靠近铁路,国民党军三个师即以猛烈火力阻击堵截,并出动飞机、装甲车参战,将我军截为两段,经过一昼夜激战,我军击退拦路敌军。七月一日,冲过平汉路封锁线。八日到茅茨贩与十五旅另一部会合。
七月十一日夜我军进至襄河东岸时,船少人多,渡河极为困难。国民党七十五军两个师在飞机配合下,两路赶来堵击,我南路主力遂一面与之展开激烈战斗,一面进行强渡。战斗结果,我南路主力大部渡过了襄河,但在河东岸担任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主力渡河的三旅八团、二旅六团及十五旅一部约三千人,因腹背受敌未能渡河,遂由三旅闵学胜副旅长率领,转道北上进入伏牛山区,八月初在洛南与黄林部会师,加入豫鄂陕军区序列。
南路主力渡河后,七月十三日在宜城西南击溃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的堵击。二十一日进抵谷城石花街以西苍峪沟,冲破一八五师一个团的拦截,歼敌三百。八月十三日在房县木冠河伏击追兵,歼敌一个营,旋即分散在武当山地区活动。二十七日于房县上龛地区与早已进入武当山地区的鄂中军区部队六千余人胜利会师。后在狮子岩根据中原局指示,共同组建了鄂西北区党委,成立了以王树声为司令员兼政委的鄂西北军区,并划分四个军分区,将所属部队分别配属在这四个军分区中,着手创建根据地。
鄂西北军区展开创建根据地活动后,国民党又调整部署,实行新的围攻,以三个整编旅分布房县、保康、均县、谷城、荆门、远安地区,以两个整编师进驻宜昌、巴东、兴山、竹山、竹溪之线,形成夹击合围态势。先以房县为中心向我分散部队跟踪追堵,自西北向东南压缩我军。后以老河口、自河公路为依托,由北向南对我清剿。我亦改变部署,命令七团及一、四分区部队,在外线积极活动,配合内线斗争。各分区掌握一部分机动兵力,打击地方反动势力,掩护县以下武装分散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组织农民武装。为了调动、分散敌人,又以江汉军区二团为基干,划谷城、南漳和保康的南河两岸地区,组建第五军分区。同时遵照中原局指示派李人林率领五百余人返回襄河东岸开展游击战争,令十五旅部队渡汉水、进陕南归还建衍。经过各部积极展开反清剿斗争,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较大战斗六次,歼敌官兵近五百人,攻占兴山城,缴获一批粮食、布匹、药品等重要物资。全区建立了十一个县政权,二十多个区政权,五十多个乡政权。根据地初具规模。
进入冬季,斗争形势急剧恶化。国民党军以五个整编师数倍于我之兵力,采用分进合击、反复扫荡、各个击破以及棋盘战,穿梭战,突袭等战术手段,向我发动疯狂清剿,力图切断我各区联系,逐步将我从原活动区挤压出去。我各部队化整为零与敌周旋。因连续行军作战,弹药奇缺,粮食、鞋袜、服装供应困难,伤病员无处安置,非战斗减员不断增加,活动地域日益缩小,部队战斗力严重下降。十一月被迫撤出一分区,十二月底房县中坝、保康康家山战斗失利后,又相继撤出了二、三、五分区。最后只剩四分区之荆当远地区,还能容纳少量部队进行游击战争。国民党军继续向我压缩,企图歼灭我于荆当远地区。鄂西北军区部队面临着严峻考验。
一九四七年二月,区党委和军区在远安老观窝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罗厚福率八百人留原地坚持斗争,主力部队分路转向外线作战。
李人林部自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二日东渡襄河后,沿途消灭了钟祥、京山等地三股区乡武装,击溃了前来堵击的敌京山县两个保安中队,并与在京山北部坚持斗争的彭友德、李冠群等两支游击队会合,十月初,占领襄河边重镇多宝湾。紧接着,摆脱由鄂西北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一九九旅和新十五师以及豫鄂两省十四个保安团的围攻,进至信阳、桐柏一带,先后与在该地坚持斗争司宁淮、牛德胜、张波等部的游击队二百余人会合,组成豫鄂游击支队。这支部队在随县全歼两个保安中队,后又攻占琼家湾,击溃尾追的国民党军一个营,十二月,转战应山、安陆、京山,全歼敌七十二军工兵营一个连及一个保安中队。一九四七年二月,国民党军由东西北三面向我进剿,李人林即率部南波襄河,进抵长江北岸,智取郝穴镇,俘敌人枪一百七十。一月二十日,乘胜渡过长江,入湖南转鄂西,在湘鄂边地区活动。
老观窝会议以后,张才千率二旅四团等部队一千二百余人,于二月十四日由宜都之古老背横渡长江,进入长阳、巴东。三月三日和李人林部会师于五峰县红渔坪。之后,奉中原局指示,这两支部队组成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张任司令员兼政委,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部队改编为一、四两个支队。此时,国民党军整编六十六师两个旅已尾追至江南,另四个整编旅也由东、南两面向我合围。我即分两路挺进湖南龙山、永顺,转抵桑植、大庸,宣传群众,寻机歼敌。四月初,我两路部队在沅陵以北再次会合,然后转至澧县、石门,威胁湘北重镇常德。国民党湖南当局非常震惊,仓皇调三十三旅前来阻击。四月六日我在澧县以北,迎头击破三十三旅四个连的进攻,毙俘敌营长以下二百余人,敌军不敢再犯。我经宜都向长阳、五峰以南挺进。二十六日经石门北部磨岗隘,湖南保安总队阻我前进,我以猛打、猛冲、猛追战术,将敌八百余人全部歼灭,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后尾追之国民党军两个团、六个保安大队再不敢轻易与我接近。
五月一日,江南游击纵队根据中央指示渡江北返。二日占领洋溪,顺利渡过长江。八日重返远安,连续摧毁河口乡碉堡三座,俘获敌人枪六百。在南漳县偏头岩与罗厚福部会合后,奉中央电示,江南游击纵队改番号为中原游击纵队,罗部编为第二支队,二十六日由谷城庙滩东渡汉水,横穿鄂豫边界向桐柏山前进,在泌阳以南歼敌保安团四百余人。六月三日由确山、信阳之间跨越平汉铁路。十日,胜利进入豫皖苏解放区,又奉命改编为中原独立旅,配合兄弟部队横扫豫皖边土顽。八月,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重返大别山,江南游击纵队转战大江南北与汉水两岸,在国民党深远后方坚持八个月游击战争,运用避强击弱,兜大圈子与小圈子结合,打与跑结合,采取奔袭、化装袭击、伏击等手段,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创造了游击战的新经验。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共进行大小战斗二百余次,歼灭国民党军两千余人,缴获各种武器二千二百余件,牵制国民党军六个师、十个保安团,有力地策应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与此同时,杨秀昆、刘健挺率八百人东渡襄河,进抵大洪山和鄂北地区打游击。刘昌毅也率七百余人摆脱四面追堵之敌,于四月二十八日从钟祥石牌再渡襄河,穿越国民党统治区八个县境,进入大别山腹地金寨。在吊桥崖设伏歼敌一部,缴获美制电台一架。又在霍山漫水河、岳西大岗岭,击溃跟踪我军之湖北保安团。刘部重返大别山连战皆捷,老百姓纷纷传说:当年红军又回来了!
五月二十二日,刘昌毅部与皖西工委书记桂林栖领导的游击队在潜山县大佛寺会师。两部联合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决定成立皖西人民自卫军和临时党委、临时指挥部。刘任司令员、桂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皖西地区的革命斗争。皖西人民自卫军组建后,以潜山、桐城交界地区为基点,分头向豫西、霍山、太湖、怀宁地区发展,拔除国民党军在我活动区内的据点五处,夺取大批粮食和物资。七、八两月转向山外,从潜山一直打到宿松,一度攻占望江,相继进击项岭等八处国民党军据点,均获胜利。皖西人民自卫军四个月内进行战斗五十余次,歼敌三千五百余人,缴获各种枪械一千七百余件。活动区域达九个县,根据地扩大到纵横百余公里,地方游击队如春笋般建立起来,成为配合主力作战,保卫区乡政权的重要力量。一九四七年八月底,在霍山与二野三纵队阎红彦副政委所率部队胜利会师。这支千里回师大别山、坚持中原敌后游击战的英雄部队,即汇入了战略进攻大军的滚滚洪流。
鄂东独立旅三个团共六千余人,担任掩护主力向西突围的任务。主力突围前,独立旅政委张体学率六团一个营接替了宣化店地区的警卫任务,掩护中原军区首脑机关及其警卫部队安全转移。主力突围后,独立旅的五团、六团〈缺一个营〉也分别由四姑墩、华家河、肢安南、黄冈,沿英山以南进入岳西县的冶溪河地区。旅直及四团全部于六月二十九日黄昏向东突围,三十日下午在乘马岗以南遭麻城之敌阻击,激战两小时后撤至林店以东高地。张体学率领六团一个营完成掩护中原军区机关撤离宣化店并护送第三十二停战执行小组到河口镇以后,三十日经卡房到达林店附近,与旅直及四团会合,当即迅速向北迁回到福天河附近,穿过麻城到商城的封锁线东进。七月七日拂晓与大批围攻敌军展开激战,歼敌一个营,但未突破敌之封锁。该部乃由经扶进入宋埠公路以西山地。入夜,分四路跳出包围圈,经过数日急行军,全旅会师于冶溪河。
七月十三日,中央电令鄂东独立旅在大别山坚持,将部队彻底分散,以营、连、排为单位活动,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必要时可以过江。并规定:原新四军第二师、第七师留在大别山的游击队统归独立旅首长指挥,以张体学为书记组成党委统一领导。旅党委遵照中央指示,立即停止东进,将部队分散到皖西、鄂东、豫南等地坚持斗争。但尾随之敌第七军两个师、川军两个师及两个保安纵队对鄂东独立旅穷追不舍,原追击一纵队第一旅之敌四十八军亦由岳西回头堵截。我集中活动,敌亦集中清剿,我分散活动,敌亦分散清剿。敌众我寡,兵力悬殊,鄂东独立旅处境极为困难。面对这种情况,独立旅的多数指战员仍以艰苦卓绝的毅力与敌反复周旋,牵制着上述国民党军队不能他调。由于战斗频繁,日夜行军,部队减员很大。在艰苦浴血奋战中,六团政委黄世德、五团团长彭超、鄂东行署专员何建华等先后英勇牺牲。
一九四七年二月,以易鹏为书记的鄂东中心县委指挥三百多人的武装活动于淅圻、宿太、黄广地区。四月,该部主力从武穴附近之田家镇横渡长江挺进到鄂南赣北,沿途摧毁敌区乡武装多股,七、八月间又一举攻克重镇武穴、珑坪,歼敌一个保安大队,部队发展到四、五百人。在黄冈、罗田地区,县委书记漆少川,指挥两支手枪队百余人,坚持了黄冈、罗田地区的游击战争。在皖西,熊作芳带领独立旅一部与新四军第二师、第七师的游击队会合后,于一九四七年二月在安庆附近击毙敌中将司令张凌云等六名将校军官,敌震动很大。在豫南,中心县委书记刘名榜、何耀榜带领百余人的武装坚持罗山、礼山、经扶、光山地区的游击战争。这些英雄游击部队于一九四七年八月与跃进到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会师,参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2

1946年6月,中国革命进入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紧要关头。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公然背信弃义,抛弃和平,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胸怀全局、高瞻远瞩,以非凡的无产阶级革命胆略,作出了中原突围的伟大战略决策,吹响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军号角,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中原突围战役及其前后共一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中,中原军区部队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部署,为了中国革命的全局利益,在孤悬 适度后的特殊战略位置和“敌军围困万千重”的艰难环境里,英勇拼搏,顽强奋战, 不惜牺牲自我,表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军队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顾全大局的历史楷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