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航运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如题所述

在三门峡河心的鬼门岛上发现过仰韶、龙山时期的陶片和石斧。在相近的张公岛上发现过仰韶、龙山和殷代的文化堆积物。“说明那些时候曾有人在这里居住过。现在,这两个石岛都在黄河激流之中,只有在枯水的时期,才能通过干涸的河床,走上河岸;而且面积很小”。因此,考古学家们曾推断“这两个小岛在商代以前曾与陆地连接在一起。由于黄河急流不断地冲刷侵蚀等原因,后来才把它们和陆地切开,成为孤立在黄河中心的岛屿”。这两个处于黄河水中的小岛,按照地形来看当时的人类居住在上面不仅交通不方便,若没有船、筏渡河则不可能有衣食来源。因此,若小岛在仰韶、龙山、殷商时代就已存在,其遗物完全可以作为当时黄河已通船、筏的佐证。甲骨卜辞中已有“三门”这一地名,如《殷契粹编》第七十三片有“岳于、于三门,于南单”。郭沫若释“”为“楚丘”;南单为鹿台。如此则商代三门峡已有航船无疑。退一步说,当时此二岛若还在黄河岸边,与陆地相连,那么先民们为什么要选择此生活条件并不方便的岸边孤山来居住,这也有可能与当时黄河航运有关。所以史念海先生研究说:“有一事不能不引起注意,当三门峡水库未兴建时,峡旁就曾发现过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这里的地理条件并不是很优越的,为什么那时的人们对这个地方这样特别感兴趣?是不是和当时黄河上的交通有关?也是值得怀疑的”。另外,据《水经注》载:“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乾鉴之,故破山以通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三门矣。”据此说,则其先民的文化遗迹是和那时的凿河通流的黄河航运活动有关。现在除了当时利用黄河航运这一理由外,恐怕很难找到其他圆满的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