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没看懂华为和IBM

如题所述

泛滥在网上各种华为从IBM学到了什么的帖子文章不计其数,大部分都是你抄我、我抄你,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和IFS(Integrated Finance Service)等,所谓的一些管理大师拿着这些东西奉为皋臬,其实黑压压的全是江湖骗子。IPD、ISC、IFS这些只是皮毛,都是术,仅仅是平台型组织的表现形式,这些术我在有机会的时候会另辟文章专题介绍,其实,华为真正学走的是IBM的战略能力体系,这才是真正的道。

什么是战略能力体系?要明白这个咱们就得先搞清楚战略的全过程。一般的,战略管理的过程可以分解两大步,一是战略制定、二是战略落地。战略制定的方法论很多,有PEST、SWOT等等,但IBM和华为的战略制定工具则主要是BLM(Business Leading Model,业务领先模型),这是一套基于差距分析的战略制定工具,我会用另辟专题介绍BLM,本文只是给大家一个框架。

IBM和华为都在使用的BLM模型:

关于战略落地。在IBM战略落地有两套体系,一套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在使用的战略分解体系。这套体系的核心是透过权责利对等保证战略落地。

那么赋能呢?一个战略目标的设定究竟能不能达成?战略分解体系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只解决了“到哪去”的问题,并没解决“怎么去”的问题。这就引出了华为从IBM学走的真正底层逻辑——战略能力体系,解决战略落地的充分条件——“怎么去”。

要讲明白战略能力体系,让我们先回到BLM。其中,Market Insight和Strategic Intend没什么好说的,IBM最有特点的就是Innovation Focus和Business Design。

Innovation Focus的核心就是抓机会、找定位:定位业务组合、模式和资源。

Business Design的核心就是基于定位的业务闭环,解决5个问题:

1.客户细分:客户是谁?

2.价值主张:客户痛点是什么?

3.价值获取:怎么赚钱?

4.业务范围:怎么交付?与谁合作?

5.战略控制:如何竞争?

IBM和华为在管理实践中又将Innovation Focus和Business Design整合到一套Business Canvas(商业画布)的工具中简洁的呈现和解构业务:

到这里,战略制定已经说清楚了,业务的未来图景已经清晰,那么现在公司是否具备业务落地的能力?怎样具备业务开展的能力呢?

EA(Enterprise Architecture,企业架构),这个概念是成熟的,但是有一定局限性,从这里开始,这个方法论就只适用于规模化扩张的创业公司以及成熟公司了,初创公司可以只参考借鉴BA(Business Architecture,业务架构)。

我会展示EA的全景,但更重要的是打开BA(Business Architecture,业务架构)。

EA主要包括三大架构:

1.IA(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信息架构)

2.BA(Business Architecture,业务架构)

3.AA(Application Architecture,应用架构)

BA(Business Architecture,业务架构)具有企业应用的普遍意义,它核心就是要解决战略落地的能力问题,即具体业务如何开展并达成用户/客户需求。

所以BA的本质就是如何围绕客户需求解决问题并创造价值。我们需要借用两个工具。分别是需求面的Consumer Journey(客户之旅)和供给面的Value Added Chain(价值链)。

Consumer Journey(客户之旅),有人喜欢用Customer表达客户,但我更倾向于Consumer(消费者),付费的才是客户,不付费的只是用户,正如互联网经济中,我们不仅要看DAU,更要看ARPU。我在这里给大家示例一个婚礼服务商选择客户之旅分析案例,你品,细细品:

客户之旅的关键概念是客户触点,触点有两类,一类是环节,另一类是场景,业务的开展就是要围绕着客户环节和场景展开,对每个环节和场景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的提供同样适用零售业和电商的“271”原则:20%低价/免费(用于引流,低耗材、可复用,边际成本极低),70%中等(保证销售规模,聚焦成本控制),10%高价(塑造品牌档次和创造利润)。

Value Added Chain(价值链),这里还是举个例子,大家看看华为的Value Added Chain有哪些,其实华为的价值链基本沿袭了IBM的价值链,并没有本质区别,甚至在用词上差异也很细微:

终于看到了泛滥全网的IPD了吧?它只是价值链中的一个阶段,这四条价值链的集成,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客户之旅痛点的交付体系,这才是端到端的业务过程。当然,华为的玩法比较适用目前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公司,即to B,但这个B也仅限于大B,比如华为、IBM、AMAZON云服务等,对于美菜网之类的S2B2C的企业来说,适用性就弱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美菜网的客户是分散的各个角落里的海量的餐厅,全是微小B,他们的解决方案更像to C的解决方案。类似敏捷开发、带风险上线、快速迭代等“短链”可能更适用,甚至都不能求全责备的追求Total Solution,聚焦某几个最大的痛点提供深度垂直的解决方案更现实。

讲到这里,基本上战略能力体系就介绍的差不多了,以后我会对本文涉及的一些具体方法论给大家一一拆解,欢迎留言讨论,我也会根据评论区大家普遍感兴趣的点优先发文解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