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个回答 2020-02-16
要理解孩子的痛苦
生命的本能,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孩子做作业的过程当中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
在应试教育下,每个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都在承受着超乎年龄的压力。
学习不好,课堂上可能会被老师责罚。回到家中,很多家长在教小孩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这都不会啊,已经教了你很多遍啦,你怎么还是不会呀?!
你知道吗,你总是这样说他,孩子是非常痛苦的。因此我们应该慈悲的走进孩子的内心。
那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2 用爱缓解孩子的痛苦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无论现在他作业做的有多差,有多拖拖拉拉……
我们要有信心可以跟孩子一起努力改正不良习惯。
万不可,指责孩子,甚至用言语侮辱。要做个温暖的妈妈,如果孩子累了,可以给孩子洗一些水果,说句暖心的话。
多多鼓励孩子,前期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安扶他的情绪。遇到问题了,可以给孩子一些辅导、提示。
更多的要让孩子感受到的是陪伴,而不是监督。
转批评为鼓励,做好了就给鼓励,转考验为帮助。我们一定要把持这个原则,不要再做老师的帮凶,而是要做一个温暖的妈妈。
3 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孩子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之前,家长的陪伴与指导,确实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孩子能够做到自我监督,自我提升。
那我们要帮助孩子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1 定时定点做作业的习惯
我们先跟孩子约定好,每天必须定时定点的写作业。比如说晚上几点必须开始写作业并设好闹钟。
到点了,闹钟准时响起来,先看孩子,有没有动静。没有动静就问他,还记得要做什么吗?
同时,家长要放下手头上的一切事物,开始陪同孩子写作业,陪同时可以呆在一个房间,而不是说坐在她的身边守着他、盯着他。
如果说孩子不自觉,并不想按约定做作业,那么家长一定要强制去执行。
告诉孩子,这是我们的约定,说到就要做到的。家长要做到温柔的坚定,坚持而不动怒。
孩子开始写作业后,那么收拾好一切玩具和手机。把作业需要的文具全都摆好,放在桌子上面。
坚决不能放学习之外的东西在身边,比如手机、玩具等。然后就开始规划作业怎么安排,先写语文再写数学等等。
这个习惯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形成学习的条件反射和有时间概念。
2 先做会的题,最后做不会的题
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经常遇到不会的题,然后就会心烦,甚至不想再写下去了。
家长要帮孩子养成一下习惯——让孩子把会做的先做完,不会做的都跳过去,放在那里。
最后不会做的题,再由家长协助孩子一个个攻克掉。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把会做的先做了,是为了让孩子有一点成就感和胜利感。感到做作业并不难。
把不会做的跳过去是为了避免孩子做作业时做做停停。而且也体验到那种攻克困难的成就感。
孩子最后不会做的题,家长要协助孩子,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敢于面对困难。
家长们一定不要在辅导的过程当中使用攻击性语言,你怎么这么傻呀!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呀!这些都是攻击性的语言。
3 培养专注的习惯
孩子的专注度是有限的,不要期望孩子一坐下来就是两个小时老老实实去完成作业,孩子是做不到的。
孩子的专注度基本上是在二十到二十五分钟左右,所以让孩子写二十分钟休息五分钟,再写二十分钟,再休息五分钟。
建议大家使用一个时钟软件。这个软件就可以自行的去设定。写多长时间,然后再休息多长时间。
或者,我们跟孩子约定一个相对紧凑的时间,看看这个时间内我们能不能完成相关任务。有了目标感,孩子也会更专注。
4 做好作业,要整理好文具
做好作业,文具要放回书包里面,让孩子养成有头有尾的习惯。
有很多孩子,学习文具丢的到处都是,每次都是家长给孩子收拾。这是非常不好的。
虽然整理学习用品与学习知识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却能培养孩子的做事态度,态度认真,自然什么事情都更容易做好。
4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
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一到三个月的时间,具体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时间段不一样。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当中,不要强迫孩子一定每天都要做到,这是不可能的,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了。
孩子做到了就给他掌声鼓励他,没有做到也不用说什么,明天继续。一定有个反复的过程,培养孩子的习惯也是培养我们自己生活规律的过程。
孩子的改变,也不是一天两天,我们需要给自己和孩子的时间。这个具体的时间节点怎么去弄都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去了解。
最终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在写作业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那么恭喜你,从此以后你可以放心让孩子自己去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