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发支出的账务处理(请看补充,不是无形资产)

我们公司是研发和销售化学对照品的,也做技术服务,每做一个项目会发生一些费用,我们现在是把所有项目的相关费用计入到生产成本或者制造费用。项目有技术服务和生产产品,也会有项目失败或者项目停止的情况,失败的技术服务项目相关费用我们直接计入技术服务成本,但是生产产品的项目失败或者停止了,没有生产出产品,相关费用怎么处理呢?可以计入到研发支出费用化吗?
或者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来处理相关业务?
希望高手来回答。

对于企业研发支出费用,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2、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本科目(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

3、期(月)末,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

扩展资料:

研发支出是指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属于成本类会计科目。

企业应设置“研发支出”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首先,研发支出科目下设“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两个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根据支出项目设置折旧费、租赁费、材料费、化验费、动力费、合作费、差旅费、会议费,知识产权费、劳务费、咨询费、管理费、薪资费、无形资产摊销、其他费用等三级明细科目。

参考资料:研发支出-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8

一、 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研究开发的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

(一)研究开发的会计处理:

1.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能够合理区分的:

(1)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

①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②符合资本化条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

无形资产研发完成: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无形资产未研发完成:

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期末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

2、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能够无法区分: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期末: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二、 研发支出科目核算内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二)本科目可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三)研发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2、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本科目(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

期(月)末,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如果项目失败或者项目停止,就更正分录把资本化支出转入费用化支出,最后转入管理费用

扩展资料:

从会计目标看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在会计目标被定位为“决策有用观”的前提下,会计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向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针对同一项经济业务,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导致报表的不同揭示,向资本市场输出不同的信息,进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不同的信息含量。

研发活动本质上代表了企业的一种投资倾向和发展战略,体现企业的一种长期发展能力和增长潜力,研发活动的信息披露将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进而影响企业股票的走势。

企业在对外披露研发费用的同时,也在向市场传递一种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业务发展平稳、利润上升空间广阔的信号,这对刺激股价上扬、提高企业价值无疑会产生影响。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04

由于政府补助很多都涉及到研发支出,本次就顺带将研发支出简要提几点看法:
1、研发支出最终成果多样化的情况:很多情况下,研发支出除形成无形资产或计入管理费用外,研发过程中还有可能形成部分存货和固定资产。
目前从大多数案例看,部分仅作为备查核算,即登记一份存货备查簿。待产品销售时,直接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但也看到部分企业将部分材料费转出,作为存货核算,在销售时结转至成本,但转出的材料往往很难与实际对应,大多还是自己估摸着来的,尤其遇到跨期情况时,较难说清其合理性。

2、关于多个项目交叉问题:准则讲解中明确了核算原则:企业对于研究开发活动发生的支出应单独核算,如发生的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资、材料费等,在企业同时从事多项研究开发活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支出同时用于支持多项研究开发活动的,应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项研究开发活动之间进行分配,无法明确分配的,应予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开发活动的成本。
至于按照什么标准、如何分配,我想:主要参考预算、材料费、人工费等几个参数吧,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即可。不管是基于验收目的,还是资本化目的,也或者基于公司规范核算的目的,单独核算还是很有必要的。

扩展资料:

(一)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二)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研究开发项目,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应当比照上述(一)规定进行处理。

(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本科目(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

期末,企业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研发支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一、 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研究开发的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
  (一)研究开发的会计处理:
  1.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能够合理区分的:
  (1)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
   ①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②符合资本化条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
    无形资产研发完成: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无形资产未研发完成:
   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期末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
  2、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能够无法区分: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期末: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二、 研发支出科目核算内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二)本科目可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三)研发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2、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本科目(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
期(月)末,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如果项目失败或者项目停止,就更正分录把资本化支出转入费用化支出,最后转入管理费用追问

我们是生产型企业,做技术服务和产品,不是研发无形资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