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心不在身体内,不在身体外,在什么地方?

楞严经说,好像心不在身体内也不在身体外,到处都是,既然到处都是,怎么找得到呢?既然到处都是,怎么能保证心的统一呢?
补充问题:还有,心经说,观自在菩萨,很多人的解释都说要“观心”。要内观,那么具体观哪里呢?我真的搞迷糊了。

  明心见性释义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出自陈义孝编《佛学常见辞汇》)

  念佛当然能够明心见性,但是它的捷径是求带业往生,速出轮回。方法在《阿弥陀经》已经说得很清楚,大意是按照信愿行,诚心念六字洪名,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作为助缘,这样做就会成功。(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修道者之所以修道,无非为明心见性而努力,以见性即佛为宗趣。因为明心见性是破迷启悟的关键,是转凡入圣的枢纽。
  涅槃经云:“见佛性不名众生,不见佛性是名众生。”
  心是性之用,性为心之体,离性无心,离心无性,心性不二,是名明心见性,见佛性不可再称为众生,见性者以性为用,行住坐卧,施为动作,不染尘生心,得自在故。不见佛性依旧凡夫因地,起居生活,语默动静,生心染尘,不自在故。见性即见佛,佛是我心作, 离心别无佛, 离佛别无心,心与佛平等,心即佛、佛即心。众生不见性,始终离性觅,累劫终不得佛。

  般若三昧经云:“佛(梵语buddha)是我心,是我心见佛,是我心作佛。”
  修道根本意趣,若不以明心见性为要,因而舍本逐末,染境生相,是名外道;若知回光照,因而明心见性,是名真佛子。(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佛法要义在见性,见性必定有明心,明心未必见性,何以故,心有善恶,善恶有生死、有轮回(梵语samsara),必受善恶之心所支配,这是处于凡夫之心,不能自在故;二乘三乘乃至一乘圣者,皆明此心是生死烦恼之法,不究竟故,因而回光返照,见自本性,永超生死善恶之心。
  是故,圣者既能明心又能见性,见性又能明心,了知心性本不二,凡夫但知善恶之心,不能了见自性,舍性逐心,甚可悲哉!因此,无法超越善恶之心,就不得不受善恶之心所驱使,由此可见,佛法呼吁四众弟子要见性,其意义在此。
  涅槃经云:“见佛性(梵语boddha-dhatu),不名凡夫;不见佛性,是名凡夫。”(出处同上)

  见即是性,离见无性,离性无见,见即是性,性即是见,见性不二。
  性无形无相,非青黄赤白黑,非长非短,非大非小,非净非垢,非来非去,非增非减;性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言语道断(梵语sara-vada-caryoccheda),心行处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性亦非断灭,非顽空。
  若问性在何处:性在作用,当作用之时,有其八处,何谓其八?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鼻能嗅,在舌能尝,在身知触,在足能奔,在手能举,在心能分辨,若识者谓之佛性,不识者谓之精魂。
  学道之人若欲见自本性,但莫于心上著一物,犹若虚空—纤尘不染,无一法可得,当下见性,透脱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凡圣境界,始得名为出世佛。

  明心见性者,不被法障,不落法尘;不作佛见,不落佛边;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不作圣见,不落圣边;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法身(梵语dharma-kaya)偏大千;若有见处,即名外道;若不落法尘,分分秒秒见性,月月年年见性,性即是自己之心,自己之心即是性,纤尘不染,万法不立,体自光明也。尔要与诸佛不别,但莫外求,尔一念心上清净光,是尔屋里法身佛。

  如来一代圣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诸君仁者若问心在何处?汝问我的即是汝心,我答汝即是我心。我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我?问我即汝心。从无始劫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处,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开悟圣僧云:“回光返照自观自,历历分别原来是,识得自家大宝藏,从斯受用无穷尽。”(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追上后,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得动的。慧明拿不走衣钵,顿感自己鲁莽,就请惠能大师出来:“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说:“既是为求法而来,那我就给你说法!不思善,不思恶,哪一个是明心见性的本来面目?”慧明闻言即刻开悟。
  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所见的“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处在思维状态中,一念接着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时,心是什么状态?禅宗所要追寻的,就是心的源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4
心不是生理结构上那个肉团团,乃是六根对外尘的反应引起的念头,此心因缘而生,无缘不生,犹如平静水面,有风浪起,无风不起浪,有浪无浪,全凭有风无风。如果眼睛看不到什么,耳朵听不到什么,鼻子闻不到什么,舌头尝不到什么,身体感触不到什么,意识感悟不到什么,那么,这个心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无心可说。所以说,这个心并不在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不在大脑里,也不在心脏里,更不在脚后跟上,而在生命反物质结构的运行程序里。
第2个回答  2010-03-23
这里的心应该不是指心脏。所谓心随处都在,我想指的是,你用心在哪里,那么你的心也就跟着在哪里。你对这个人用心,你的心在TA身上;你用心做这件事,你的心在这件事上;你用心地去凝视一朵花,一片云,一颗草,你的心在它们身上。。。这些应该无关统一吧,因为是从同一颗心发出的,就像从一棵树上长出来的不一样的枝桠,无论伸展得多长,都还是同根的。你说的那本经书我没有看过,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本来无心既是无尘无碍,心无常住无所谓内外垢净

本来你体内体外都是空气,你何必问空气在什么地方呢。
你要说空气在体内,那么你错,是因为体外也有气
你要说空气在体外,那么你也错,因为体内也有。

这里说到的心也是这个意思。这里的心不是主观的意识,不是心脏这个器官

而是客观上认为万物众生都有自性所生的识

你可以理解为这个心,这个识是一种万物本来拥有的能量。

所以理解了这种本性源头的能量,才真正理解世界万物的自性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3-23
我的理解不知对不对,供你参考:
1、楞严经七处征心,找的是真心,真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我们现在没有明性见性,自然找不到真心。但是你想,你的眼睛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如果你的真心到不了那里,如何能看得这么远?
2、“心经”观心,是观察自己的念头,思想。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念头就像太阳的生起和落下一样自生自灭。念头,思想是什么?是妄心。
3、真心和妄心,一个是水,一个是波,波停了,水才平,水静才能映显万物。
4、建议你念佛求生净土吧,念念佛号,把识心转成佛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