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成矿域和重要成矿区带

如题所述

我国地质工作者很早就开始探讨中国的成矿区域和成矿时代 ( 翁文灏,1920; 谢家荣,1930) ,并详细调查研究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成矿区带,如赣南钨矿、长江中下游铁铜矿、西南地区铜矿和锡矿等。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区域成矿研究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进展基础上得到较快的发展,建立在地槽地台理论上的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在我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并根据中国东部地质和矿床特点的研究,提出了活化地台成矿的概念 ( 陈国达,1960) ; 70 年代以来,中国地质学家即应用板块构造理论研究中国和亚洲的板块构造与成矿问题,李春昱曾按照板块构造观点探讨了中国境内 4 个大的构造域: ①北方以西伯利亚和塔里木-中朝以及哈萨克斯坦三大板块之间缝合线为中心的北方构造域,②中部以塔里木-中朝板块与华南-东南亚板块之间缝合线为中心的秦岭祁连山昆仑山构造域,③西部以华南-东南亚板块与拉萨-冈底斯板块及印度板块之间缝合线为中心的西南部构造域,④东部沿海一带以华南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之间缝合线为中心的东部沿海构造域,4 个构造域也就是相应板块构造背景有关的成矿域; 近于同时,郭文魁在对中国内生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作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中国境内有三大成矿域,即①北部古亚洲成矿域、②东部滨太平洋成矿域 ( 包括东北、华北和华南 3 个成矿省) 、③西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在关于中国矿床成因模式、成矿系列进行综合研究中,裴荣富 ( 1994) 和陈毓川 ( 1995)继续沿用了上述成矿域的划分,并且都单独划分出在中朝和扬子古陆内的前寒武纪构造成矿域,陈毓川并加上了秦岭-祁连山-昆仑山成矿域。

翟裕生 ( 1999) 在 “区域成矿学”中提出了划分成矿区域应根据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演化历史相结合的原则,以区域大地构造演化为基础,以区域构造、成矿时代和区域岩石圈三者结合为依据,把中国境内划分为 6 个成矿域,即Ⅰ—天山-兴蒙成矿域、Ⅱ—塔里木-华北成矿域、Ⅲ—秦祁昆成矿域、Ⅳ—扬子成矿域、Ⅴ—华南成矿域、Ⅵ—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 ( 图 11-3) 。其中Ⅱ、Ⅳ是以前寒武纪陆块为主体及其外围造山带构成的,Ⅰ、Ⅲ、Ⅴ、Ⅵ是以造山带为主体 ( 其中夹有微板块) 的成矿域。在 6 个成矿域中按照次一级的地质构造单元和成矿特征再分为 27 个成矿区带。

图11-3 中国大陆成矿域划分图( 引自翟裕生等,1999)

天山-兴蒙成矿域是由西伯利亚板块南部边缘活动带和塔里木板块北部边缘活动带组成,大部分地区属于新元古代以后各时期陆缘造山带,东部还有燕山期火山-侵入岩带叠加。可划分为西段新疆境内的 3 个成矿带和东段蒙、黑、吉境内的 3 个成矿带,即: 阿尔泰稀有金属、铜、铅锌、铜镍、金成矿带,准噶尔铬、金、铁、铜、锡成矿带,天山铁锰、铜镍、金成矿带,鄂尔古纳铜、银金、铅锌成矿带,大兴安岭-东蒙古铜、铅锌、钨锡钼、金铁成矿带,小兴安岭-佳木斯铅锌、铁、金、铜镍、钼成矿带。

塔里木-华北成矿域主要是以太古宙和元古宙为基底的克拉通,包括西部的塔里木陆块、东部的华北陆块及其毗连的边缘活动带,共分出 5 个成矿区带: 塔里木及周边铅锌、金、铁铜金成矿带,华北陆块北缘铅锌、金、铁、钼、铜、稀土成矿带,华北陆块东部铁、金、铜成矿带,华北陆块南缘东缘金、钼铜、铅锌成矿带,阿拉善地块及南缘铜镍、金成矿带。

秦-祁-昆成矿域是中国中部有长期发展历史的造山带,可分出 6 个成矿带: 北秦岭银、金、铜、铁、铅锌成矿带,南秦岭铅锌、银、金、汞锑成矿带,祁连山铁铜、铅锌银、铬、铜镍成矿带,柴达木及周边铅锌、铬、钾成矿带,东昆仑-阿尔金铁、铬、镍、铅锌成矿带,西昆仑铁、铬、铜成矿带。

扬子成矿域基底由太古宙—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及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组成,盖层发育震旦纪—三叠纪海相沉积,陆块西部和东部还分别受到印支、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发育 4 个成矿带: 江南地块金、锑、铅锌成矿带,长江中下游铁、铜、金、铅锌黄铁矿成矿带,上扬子汞锑、金、铅锌成矿带,康滇地块铁铜、钒钛、镍、锡、铅锌成矿带。

华南成矿域主体部分是围绕扬子陆块东南缘逐步发育起来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华夏地体在海西期与之联成一体,之后又经历了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发育 3 个成矿带:湘赣粤桂钨锡、稀土、铀、铅锌成矿带,东南沿海铅锌、银铜成矿带,右江铅锌、金、银、锑、锡成矿带。

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处在欧亚板块与印支板块造山带,包括若干次级板块与不同性质的结合带,经历了古特提斯,新特提斯等阶段的发展,可分出 3 个成矿带: 松潘-甘孜金、铀、铜、钴镍成矿带,三江铜、铅锌、锡、钼、金银、镍钴成矿带,雅鲁藏布江铬成矿带。

成矿带划分有助于深入认识成矿地区矿床组合及其形成地质背景,也能预示一个地区某些矿产在未来勘查中可能的远景。成矿区划分工作是以研究地区矿床调查勘查的成果为基础的,所以,这项研究也一定会随着勘查研究工作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而更趋完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