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为何不愿佩戴助听器?

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为何不愿佩戴助听器?

这个原因因人而异,简单来说有这几个方面,1.面子原因,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听力不好了。2.价格原因,老人不舍得,觉得老年人听力不好是正常的,何必去浪费那个钱。3.怕越戴越聋,有很多老人都这么想,因为他不知道规范的助听器验配是不会损害患者的残余听力的。4.配载感受,助听器刚开始戴上去有一定的不适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就像戴眼镜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0
1、不愿承认事实
戴助听器就证明自己耳朵聋了,绝大部分老人不愿意相信、也不想承认自己听了下降,总觉得耳朵有点聋又不影响生活,平常在家里与老伴和孩子说话,他们大点声就行,我就听见了。
对老人而言,真正听不见声音才叫耳聋,他们只是耳背一点点,不是聋。其实一般情况下,越早佩戴,助听器的效果也就越好,拖的时间越长,识别率也会继续下降,造成言语理解困难,这时候再选配助听器效果也就有限了。
2、助听器价格
到助听器验配中心或医院听力中心咨询的听力障碍者,都觉得助听器价格昂贵,这也是有些人不愿意选配助听器的一个主要原因。
3、影响形象
很多老人无法接受自己“耳朵不好使”的现实,认为佩戴了助听器,自己就是聋人了,影响形象。
其实,首先应该认清楚现状,接受自己听力下降的事实,另外,现在助听器也有很多选择,在听力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选择定制式助听器,这样会比较隐蔽。
4、佩戴有回声
戴上助听器后,有些人会感到自己说话有回声,嗡嗡的就像在木桶中说话一样。
这是由于耳模(包括定制式助听器外壳)将外耳道封闭后,自己说话的声音经中耳和颅骨传导,引起外耳道软骨的振动而造成的。
正常情况下(不戴助听器)外耳道是开放的,这种振动能量被释放出去而不被察觉。当外耳道被耳模封闭后,这部分能量就被留在外耳道里,从而产生上述现象。正常人如果用手指或其它东西阻塞耳道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堵耳效应”。
这种情况一般在低频听力损失小于高频听力损失的听力障碍者中较常见,且两者损失的差值越大,堵耳效应越明显。现在可以选配开放式助听器来减轻堵耳效应,比如可以选择开放耳选配,定制机可以通过增加通气孔来减轻堵耳效应。
5、以为越戴越严重
很多人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戴用眼镜的度数越来越高,视力也越来越差,因此推断戴助听器后听力也会越来越差。
需要而不用助听器,只会加重听觉困难,加速听觉退化过程。反过来说,戴用适宜的助听器,不会导致听力越来越差。有一种情况例外一一听力障碍者戴用了与他们的听力不相匹配的助听器。
300度的近视眼戴用800度的近视镜显然有害而无益。助听器也是如此。所以,听力障碍者一定要接受专业的检查,并且选择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能有效改善听力的助听器。
第2个回答  2018-09-10
出于相貌及外观考虑,一部分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认为,佩戴助听器会使他们看起来“异于常人”,他们并不想因为助听器而使自己的形象发生改变。
第3个回答  2018-09-10
这个具体也要结合情况吧 是出于对效果的考虑还是对价格的顾虑 建议还是可以带老人去听力中心检查一下听力 体验一下
第4个回答  2019-10-25
这个具体也要结合情况吧 是出于对效果的考虑还是对价格的顾虑 建议还是可以带老人去听力中心检查一下听力 体验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