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演变过程?

如题所述

“文”字的演变过程:


“文”,常用汉字,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从甲骨文字形来看,“文”字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最上端是头,头下面是向左右伸展的两臂,最下面是两条腿,在人宽阔的胸脯上刺有美观的花纹图案。义指“文身”。

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的字形完全一样。小篆承续金文,而字形走上了线条化,“人”站立的样子没变,只是胸前的花纹图案省略了,这与汉字的发展趋向简化有一定的关系。隶书笔画化。隶化后楷书有所变形,错纹的形象被淡化,已很难看出“人”形。

“文”字的本义是“文身”。在这个意义上,后人増加了偏旁“纟”,产生了新的形声字“纹”,表示花纹之义。也就是说,“文”是“纹”的古字。而“文”字的本义并没有始终保持下来,而是不断地被引申出其他含义。因为“文身”是在身上刺花,所以引申为“花纹”“纹理”。

扩展资料:

拼音:wén

四角码:00400

部首:文

总笔画:4

部首外:0

98五笔:yygy

86五笔:yygy

仓颉:yk

笔顺:4134

释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1

《汉字:文》,从其甲骨文几千年来沿革至今,已经定型为现在的结构:点,横,撇,捺。

(在老宋体,它的捺笔的出笔,有一个粗粗的点。简化字就去掉了。)

最早,是用草棍儿,在地上或者石片上,龟甲上,刻画出一个《叉叉 ×》,就是最初的《文》字啦。

——最初与《爻》字没啥区别。

后来,就在×的上方有了一个

横笔。表示是在地上写的。

为了更能强调《是在地上写》,又在横笔的上头厾了一个点——示意之。

以后的篆书字体里,横笔画的向上弯曲,又表示是在室内写字。

再后来,楷书 行书 隶书 草书字体都应运而生。(如有暇,可以随便打开浏览器搜一下《辛酸甘苦汉字中》一文,是前几年发表在百度文库里的散文。)

看看图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01

文 wén 

〈名〉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