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8000元,个人所得税扣多少?

如题所述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扣除险金等项目后的月收入额-基本减除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计算方式:8000-5000=3000元,3000*3%=90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9

工资八千元,个人所得税需要扣345元。

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以下简称“三费一金”)。

8000元工资扣多少个税 扣税345元,详解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 -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 - 个税起征点(3500),应纳税所得额4500元,参照工资个税税率表2018-2019,得到税率10%,速算扣除105元。

应纳个税金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即个人所得税扣除为345元。

扩展资料:

关于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项目如下:

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5、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1)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2)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6、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1)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及个税专项扣除项目的介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04

如果个人月工资税前收入8000元(视为已扣社保),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及相关条例,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3500)×10%-105=345元;税后实发工资=8000-345=7655元;简要分析如下:工资薪金所得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根据应纳税所得8000-3500=4500元,确定税率10%,速算扣除数105元。我国现行工资薪金所得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即免征额),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如下:1、应交个人所得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2、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3500;3、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应交个税;说明:按照我国现行个税条例,薪酬所得计征个税时允许扣除个人承担的“五险一金”部分。“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详见图片:

第3个回答  2019-12-23
现在已经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做了调整,你如果能达到5000元以上,超过的部分就需要缴税了。
第4个回答  2012-03-17
345元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3500-由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
速算
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的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