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与Pb的金属性

为什么Sn的金属活动性比Pb强 而金属性是Pb比Sn强

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金属的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应的难易,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依据的,从能量角度来看,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除了与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属的升华能(固态单质变为气态原子时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属阳离子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金属性强的元素,一般来说它的活动性也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Pb的第一电离能比Sn的第一电离能要小,因此Pb的金属性要比Sn强。但是Sn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比Pb大,即Pb的标准电极电势比Sn要负,所以Sn的金属活动性比Pb大。铜和银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由此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两者概念是有区别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9
1、教材上说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之一是看其对应的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的能力的强弱,从元素周期表上看铅的金属性应该比锡强,但就置换氢的能力锡又比铅强。(不要说这两者并不矛盾,我只是想问究竟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之一是看其对应的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的能力的强弱是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
2、金属性,这和金属活动性不是同一个概念。
  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单质在水中生成水化离子倾向的大小。这种倾向的大小,不仅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它所处的环境——水有关。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即金属在水溶液中的置换能力,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可以用标准电极电势加以判断,标准电极电势越小,金属活动性越强,标准电极电势越大,其金属活动性越弱。我们使用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就是根据金属与其水溶液中形成的简单低价态离子所构成的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倾向的大小。这种倾向的大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其定量标度应该是电离能。一般说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电离能越小,原子变为阳离子的倾向就越大,金属性就越强。否则,金属性就越弱。还可以用他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
  在一般条件下,金属活动性强的元素,金属性越强。但是有时金属活动性强的元素,不一定金属性也强。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的第一电离能要小,因此钠的金属性要比钙强。但是钙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比钠大,即钙的标准电极电位比钠要负,所以钙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大。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虽然钙排在钠的前面,但钙的金属性却弱于钠。铜和银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