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是怎样评价王莽的?

如题所述

“穿越”回汉朝的王莽,看看史书是怎样评价他的

我们现代有些人调侃王莽是“穿越者”,主要是因为王莽篡权登基后,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史称“王莽改制”。例如:

恢复“礼制”,召集文人编汇《汉语典》《医典》《婚丧典》《文学典》等典籍。

改革中央机构,加强相权、兵权。

重新划分郡县,更改地名。

井田制,将天下田改曰王田,收归国有,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币制,把垄断行业收归国有。

奴婢改为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

这些举措简直就是一位新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奋斗目标,似乎与当时封建社会传统的管理制度格格不入,标新立异,惊为天人。

那么,史书是怎么评价王莽其人的呢?

班固在《汉书王莽传赞》写道:“穷他极恶,流毒诸夏”,讲到了王莽篡权,打压异己,横征暴敛,把他最恶毒的一面表现了出来,道德败坏,影响深远。

这是《汉书》给“篡权逆贼”王莽的定义。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穷凶极恶,指无所不用其极,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那么,“穷”凶“极”恶,到底多凶多恶?看看史书记载王莽的所作所为:

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本是宫女,但命运安排与太子交合,诞下王子,后又被封孝元皇后。王家从此一飞冲天,权倾朝野,先后九人封侯,五人官至大司马。因此,王莽出身名门望族,典型的官二代。

30多岁时,王莽为了争夺大司马(相当于三军总司令)职位,搜集材料告黑状,陷害竞争对手,太后姑姑也出手帮忙,直到整死对方。

王莽二儿子杀死家奴,被王莽严惩,最终自杀。王莽因此博得皇帝征召,回京侍奉太后。

44岁时,太后垂帘,王莽摄政,专横暴戾,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48岁时,王莽杀大儿子,借机清除公主、王子等政敌,株连数百人,震惊四海。王莽还请水军编写八篇诫书与孝经,褒扬自己“大义灭亲”。

50岁时,王莽立2岁的刘婴为太子,自称“假皇帝”,改年号“居摄”。

54岁时,王莽接受4岁刘婴所谓的“禅让”,登基称帝,自称“新始祖”。

与此同时,大汉疆土上,民怨四起,起义不断,天下大乱。甚至,在山东境内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农民起义领袖。

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

王莽共在位15年,终年69岁。

《汉书》最后总结道:王莽“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咨尔贼臣,篡汉滔天,??众怨神怒,恶复诛臻。百王之极,究其奸昏”。简单说就是自古以来,千古叛贼第一名!把全天下子民都害惨了,简直罪恶滔天,人神共愤!

以致于王莽被杀之后,起义军和老百姓争相鞭尸、分尸,还切下他的舌头吃了!令人毛骨悚然。

感觉当时的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是这些人自己的行为又当何论?

不知道这样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人物,你又会如何评价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1
史书上的评价当然都是各种骂了。毕竟他的新政搞的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不幸中的万幸就是在那个乱世尽然出了刘秀这个千古第一高质量帝王。王莽还有一点很不好的影响就是他的胡乱改革导致后世政客的创新力大大降低,保守派闻改色变。都是王莽造成的恶劣影响。王莽身上其实有很多的优良品质,但是再多好也掩盖不了他新政彻底的失败。后世把他妖魔化也是在正常不过了。
第2个回答  2019-04-25
王莽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是他自己努力克己的成果。西汉元成哀平四帝,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而王莽虽然出身不错,是王政君的侄子,但因父亲早亡,在大家族毫无存在感。年轻时的王莽毫无世家子弟的恶习,反而侍母极孝,且好学上进,待人有礼。再后来,为了坚持礼法,直接得罪了汉哀帝。所有的这一切,你总不能说他是为了篡位而努力作秀吧?
第3个回答  2019-04-11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应该肯定,王莽的野心是根据环境慢慢滋长的,能当皇帝也确实是靠他自己一步步挣来的。元成哀平四代帝王面对西汉末年激化的社会矛盾束手无策,反衬出了王莽执政的伟光正。至于他虚不虚伪,应该肯定,他确实是虚伪的!一个人道德再怎么无暇,都不该逼自己的儿子为一个奴仆抵命!这种违反人性的行为,跟易牙蒸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吃有什么区别?这种行为足以看出他的虚伪。只不过评价政治人物从来都不是虚不虚伪,而是成王败寇。如果他的改革真的成功了,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那么他的虚伪就变成了高尚无私,后来的历史他失败了,于是则变成了大奸似忠~
第4个回答  2019-04-16
乱臣贼子,谋逆篡汉,千刀万剐,遗臭万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