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与庙有什么关系吗?

如题所述

,庙会确实与寺庙有很深的渊源,庙会就是在寺庙祭祀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上溯至远古时期,祭祀是一种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主要祭祀天地、祖先、自然神。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要聚集在一起,举办活动来渲染气氛,比如演奏乐器、表演节目、进献贡品、跪拜,等等,这就是庙会的雏形。
真正意义上的庙会形成,是在东汉时期,那时佛教传入中国,本土道教也逐渐形成,庙会与宗教活动结合起来,开始绽放出光彩。人们的宗教祭祀活动以佛教寺庙、道教道观为核心,聚集在庙宇周围,因此称为庙会。由于参加祭祀法会的人数众多,一些商贩由此在庙会周围兜售商品,街头艺人也表演一些歌舞杂耍,庙会也逐渐延伸出集市的功能。
庙会集市完全形成是在唐宋时期,当时佛教、道教达到了全盛,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宗教活动的名目繁多,如圣诞庆典、坛醮(jiào)斋戒、水陆道场,等等,在这些宗教仪式上又融入了许多娱乐性质的活动,如舞蹈、佛像出巡、戏剧等,这不仅吸引了信众观看,许多非信众也由此驻足。
随之出现的则是商品集市和游园市场的繁盛。商人小贩出售民间玩具和零食,假面具、泥人、面塑、拨浪鼓、吹糖人等,哄得小孩驻足忘返。同时也有生活用品集市供家庭妇女采购,锅盆碗箸,衣帽鞋袜,应有尽有,集市场面宏大,商品便于对比挑选,价格也便宜,是妇女们最满意的购物场所。此外,还有各类艺人杂耍,踩高跷、说相声、扭秧歌、布偶戏、数来宝、唱秦腔,等等,更是将场面烘托得热闹非常。人们还可以参与其中,玩一些街头套圈、猜谜等民俗游戏。庙会的商贩们也是流动的,赶完这个庙会,又到下一个庙会摆摊。
明清时期,庙会的主要功能已经由祭祀变成了集会,真正祭祀、参与宗教活动的人并不多,倒是前来购买商品、游玩的人们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7
庙会为什么叫“庙”会呢?
如此热闹喜庆的节日表演
和清净的寺庙有什么关系吗?
清·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庙”会是怎么来的
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而叫“庙”
小商贩们看到来寺庙烧香拜佛者多
就在外围摆起小摊赚钱
渐渐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
久而久之
“庙会”演变成了今天节日期间
尤其是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
我们讲过古代的“寺”和“庙”
在最初并不是一个概念
但“庙会”的地点包括各种宗教场所
佛教寺院、道观等皆在其中
古代“日中为市”,进行集市贸易
至南北朝时,统治者信仰佛教
大造寺庙,佛菩萨诞辰等法会盛行
商贩为供应游人信徒
还形成了“庙市”
王大观《旧京环顾图》
民间VS皇家
汉代时,明帝为弘扬佛法
下令正月十五夜
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点灯的习俗
就由原来在宫廷中举行流传到民间
每到正月十五
城乡通宵达旦,灯火辉煌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明·上元彩灯图(局部)
这是由皇家传到民间的传统
而到了宋代以后
民间的庙会活动实在太丰富
杂耍、放鞭炮、货郎担、唱戏等等
景象热闹非凡
明代时大臣们为了取悦皇帝
特意将民间的街市情景搬到宫中
见惯了宫廷盛景的宪宗皇帝
见到民间街头的场景
觉得新奇,也有“与民同乐”的意味
便大加封赏了一番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
新年的习俗和欢乐的气氛
就在这样的上下相互影响下
保留发展到了现在
过春节就多出门走走看看
新年期间的上海玉佛禅寺
亦有新鲜活动,热闹非凡
礼佛祈福、游赏美景皆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