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健康是如何下定义的?

什么是健康,中医是对此如何定义的?

第1个回答  2020-11-14
没病。
医院谁都不想去,可谁都要去。
生老病死,在所难免,都和医院有关,脱不了。
不管看什么病,医生都会说,按时吃药,多运动,多喝水,多休息,戒烟戒酒戒辛辣,保持良好心态。
你信吗?
别说不信,信不信你都要这样做。
医生对患者就是这么说的,这就是医生对患者健康的要求。
可还没转身医生自己就点着一支烟在吞云吐雾,似乎患者的健康与他的健康不是一样的标准。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戒什么都不能戒烟。
没人评论什么,虽然都是心知肚明。
中医讲究调理,需要的是时间。
身体好就是健康。
没病没痛,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医也就没管那么多。
中医会告诉你多运动,八段锦之类的,可他们会吗?
不会,工作忙嘛,哪有时间,要像你们那么清闲就好了。
中医除了规定要完成的任务,他们养生也没时间。
所以健康也就是没病。
没病,那就是健康。
第2个回答  2020-11-14
中医理论对健康的定义就是“阴平阳秘”,对疾病发生的解释就是“阴阳失调”。对死亡的理解就是“阴阳离决”。导致阴阳失调的因素就是致病因素,就是邪气,维护阴阳平衡的力量就是抗病能力,就是正气。邪正相搏是发病的基本原理。


发病的基本原理

正气,是指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总称,简称“正”,即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及维护健康的内在动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御病邪的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正气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正常形体结构和脏腑器官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正常功能。正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不断完善起来的,同时也伴随人体壮老已而逐渐减弱,同时正气可以通过人体锻炼和调节得到提高,也因人体消耗和破坏而导致削弱。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包括六淫、疠气、外伤、虫兽伤、寄生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宿食、痰饮、瘀血、结石、药邪、医源损伤等。

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正气的强弱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中起着主导作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正虚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外在邪气乘虚而入,疾病因之发生。如《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另外,正气不足,适应和调节功能低下,也易对外界的情志刺激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应而发为情志病。

2、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对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推动和调节能力下降,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精血津液的代谢运行失常,可产生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内生五“邪”而发病,或导致痰饮、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的产生而引起新的病变。如《灵枢·口问》说:“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3、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邪气侵入,若正气充盛,奋起抗邪,邪正相搏剧烈,多表现为实证;若正气虚衰,不能敌邪,邪气深入内脏,多发为重证和危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精血津液代谢输布失常而发病,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第3个回答  2020-11-14
因此,安神的方法很多,不仅仅是吃安神片。一般不管什么病,到了重症阶段都有失眠,这其实是说明心神伤了。不管什么病,如果越治越睡得香,不用说,这个治病方法是对症的。如果越治越睡不着觉了,那就不妨停止这种治疗。

2胃口正常

所谓正常的胃口不是暴饮暴食,是很正常的量吃下去很满,不是吃了很多,自觉不饱,还要再吃。这表现为脾胃的中焦后天之本的功能正常。也与肝胆大小肠相关。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为什么有些病人不想吃饭呢?因为脾胃伤了。脾胃是什么?是后天之本,是我们赖以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求生根本。不能吃饭了,生命的过程也就出现麻烦了。不管任何治疗措施,都应该让病人胃口越来越好才对。否则,就是逆生命而行,是错误的。
第4个回答  2020-11-14
1.双目有神。

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之感,说明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能良好。
2.脸色红润。

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古人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因此面色是气血盛衰的“晴雨表”。脏腑功能良好,气血充足则脸色红润,气血亏虚则面容没有光泽。

3.声音洪亮。

肺主气,肺气足,则声音洪亮;肺气虚,则声音低弱无力,故声音的高低取决于肺气充足与否。

4.呼吸匀畅。《难经》指出:“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可见呼吸与人的心、肺、肝、肾关系极为密切。只有呼吸不急不缓、从容不迫,才能证明脏腑功能的良好。

5.牙齿坚固。

口腔卫生,基本上没有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

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是骨的一部分,与骨同源,所以牙齿也依赖肾中精气来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第5个回答  2020-11-14
在中医看来,健康的人可以称为“平人”。平人应当“阴平阳秘”、气血调、正气足、脉象平、神足心平、避六淫、体强智足等等。由于每个人出生的天时、地域、人事等的差别,所以出现了各种体质的差异。受先天体质影响,真正达到古人“平人”标准的万中无一。那在现有体质基础上,中医如何来定义健康、“平人”呢?

一、倪师通俗的总结为:
1、一年四季一日四时额凉手足温(体内能量运行正常,阴阳平衡之象)

2、胃口好,饮食能自制(胃气平),食之有味(脾气充)

3、睡觉容易入眠、能通宵(心肝血足),汗出正常(心气衡),睡时体表冬暖夏凉(表阳固密)

4、大便每日晨起一行(肠道功能好)

5、小便淡黄一天5-7次、睡时不小便(肾气旺)

6、白天精神好,体力足(肺气足)

7、脉一呼一吸间四、五至和缓有力,春弦夏洪秋浮冬沉,寸脉大于尺脉,男子右脉大于左脉,女子反之(阴平阳秘)。

凡此七条,过与不及皆为病象。

二、根据《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等中医经典,我们还可以做部分补充:
1、 形体:筋骨强壮;肌有力,肉柔软;皮肤紧致柔嫩,肤色荣润有光泽;毛发坚韧,不易脱落,色泽华润;体态匀称。

2、 功能:鼻知香臭;舌知五味;目辨五色;口知五谷;耳闻五音。白天精神,夜间安眠。独处安静,心无畏惧,亦无欣喜,中正平和。

3、 活动:十岁:喜好快步小跑;二十岁:喜好疾步快走;三十岁:喜好慢走;四十岁:喜好坐;六十岁:喜好躺卧。

4、 虚里(心尖搏动处):无喘促;搏动节律规律;搏动不引起衣服抖动

5、 有胃气:诊脉见春胃微弦,夏胃微钩,长夏胃微耍弱,秋胃微毛,冬胃微石

6、 寸口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平肝脉来,耍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