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本位环境包括什么

如题所述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主张儿童是学习的主人,要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儿童本位应该尝试由儿童做决定和做选择,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尊重儿童。在儿童本位的视野下,主张环境的创设应做到以下几点:1、环境创意来源于幼儿生活;2、环境设计邀请幼儿的参与;3、环境布置支持幼儿的需要;4、环境评价追踪幼儿的反应。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优质环境,充分发挥班级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与班级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ont FACE='Calibri'>,也是每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中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引出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而是在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一步一步探讨应该为儿童创设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好的环境一定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那环境创设来源于谁?来源于儿童,而儿童在发展中又离不开自然,自然会赋予儿童灵性的力量。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很重要的是与自然相结合,说来也许很空洞,但与当下的主题活动也密切相关。就上学期开展的“多彩的秋天”、“寒冷的冬天”为例,结合了每个主题活动下的内容与自然相联系。当然很多活动局限于幼儿园本身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在“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小朋友与爸爸妈妈回归大自然,一同去寻找秋天的落叶和果实,在寻找中感受、观察和体会,然后让他们把收集的成果带到教室中,一起布置教室,在有限的资源中,以儿童为主创设主题环境。这只是说明我们有意识的去以孩子为中心去创设,但在思考中发现这可能还不够。
在这学期我们班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发现,FONT>“残缺不全”,缺乏连续性。自然角本身是让幼儿亲近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奇妙的地方,反而让孩子们感受不到快乐和美好。久而久之,光顾自然角的幼儿是越来越少了。其实,自然角中无论是前期的创设还是后期的管理,引导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是极为重要的,要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自然角的创设与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社会性情感方面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且幼儿能习得更多的直接经验,能够“让幼儿做事情”。并且,我省一直在推行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建设,其倡导的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并主张将这种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因此在创设和管理自然角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贯穿这种游戏精神,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所以,今后我们在创设环境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三个要素,创设孩子们喜欢的,自然的,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环境。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保持游戏和情感的互动,幼儿园可以增设故事表演的环境因素引导,让儿童自发组织游戏,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每一个儿童都开心地参与游戏。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儿童自主摄影,用相机拍下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地方;或者让儿童用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再或者让儿童扮演导游角色,带领客人老师参观幼儿园,自由决定参观内容、地点等,并做出介绍。这些方式可以很容易把环境创设中儿童的视角表现出来。
除此之外,幼儿园环境创设并非越满越好,而应给幼儿“留白”的空间。“留白”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进行选择和创作。因此,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应让幼儿在“留白”处大胆“补白”。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尊重儿童的个人意愿和兴趣,重视儿童心理安慰的需要,强化环境色彩的搭配协调,把环境游戏性和教育性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保持儿童之间、师幼之间的情感互动。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
谁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孩子才是幼儿园环境的真正主人。学会感受幼儿的心灵,了解幼儿的想法,才能让幼儿成为环境的缔造者。当幼儿成为幼儿园环境主人的时候,当环境尊重幼儿的意愿的时候,当环境协助幼儿实现创意的时候,带来的喜悦和惊叹,其实这就是环境的价值。
环境创设不仅是课程研究的过程,更是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这种支持要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这种支持应当以幼儿的自主发展为核心动力,体现教育对人的尊重。环境就是孩子的家,正如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强调的:“环境要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各有特点的个体,因此,教师要综合分析班级孩子的能力特点和兴趣,开设不同类型的活动区。—般来说,阅读、美工、建构、阅读、科学等区域是基础区域,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但如果观察到孩子近阶段有明显的、相对集中的兴趣,教师也可适当增设区域,如生;舌区、音乐区、棋类专区等。

2.儿童需要的变化性决定了班级环境的动态性

班级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班级的空间设计与材料提供要体现三个变化:一是随着幼儿能力的变化,改变材料的深度与广度;二是随着幼儿兴趣的转移,决定区域的存在和消亡;三是随着参与人数的变化,决定区域的大小。

二、儿童的探究是环境创设的内容

牵扯教师另一部分精力的内容是班级的墙面创设,教师将大量时间花在设计和装饰底板上,以及制作墙面内容上。环创的内容要么是各种知识类、介绍性的图片,要么是教师精心手绘的各项规则,然而,这些工作费时费力,没有太多实效。在这里,我们应当思考班级墙面的作用是什么。墙面布置的作用是促进幼儿探究和学习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孩子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思考(照片、图画)、探究的结果(记录表、语言、图画)呈现在墙上呢?在墙面上展示问题,有利于启发幼儿的持续思考;展示探究过程,有利于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展示探究结果,有利于让孩子们达成共识。一次完整的墙面创设要等孩子们的探究结束才能算完工,而不是靠教师加班几个晚上来呈现。教师要做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提炼孩子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观察他们的探究,并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

三、儿童的作品是环境美化的主体

班级环境不仅是儿童的探究空间和游戏空间,也是孩子们的欣赏和审美空间。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到这一点,希望能够给孩子带去美的享受。但是,也恰恰因为这一点,教师花费了太多时间在教室的装饰和设计上,费时费力不说,还忽略了儿童才是环境的主体。其实,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既让儿童成为环境装饰的主人,又能兼顾审美性特点。
第2个回答  2020-11-06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教育有多种方式,如言传、身教。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就是境教,即利用环境影响和教育幼儿,从而通过这种无声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儿童发展。

一、“儿童本位”的环境创设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瑞吉欧教育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进行“儿童本位”的环境创设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童趣化性原则

幼儿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体,幼儿园的环境首先应该是幼儿喜欢的,符合儿童的需要。因此,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时需要突出童趣化。幼儿园的整体建筑应突出童话的色彩,内部设施,如沙池、水池等也应设计得富有童趣,这些都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儿童化”原则

儿童是最终判断环境的人,儿童的主体地位是环境创设时必须考虑的,而目前很多幼儿园的环境参照了许多的模式,学习了很多经验,唯独没有考虑儿童。或许我们能看到一些花俏的装饰,或许能看到一些卡通图案,而这些是否满足儿童需要就不得而知了。布置环境时应以儿童为本,满足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需要,针对儿童的特点进行环境布置。同时,环境创设应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促使儿童参与到环境创设之中,让儿童创设属于自己的环境。

3.安全性原则

儿童活泼好动,自我保护能力有所欠缺。因此,为儿童创设的环境应该充分考虑儿童安全。从环境设计方面考虑,应该设置多种保护措施,如“软包”“圆角”等,注意在需要的场地安放安全地垫;区角设置时注意光线、通风;材料投放时,注意选择无毒无化学污染的物品。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多数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认为怎样的环境合适就怎样为幼儿设计环境,投放材料。幼儿园应以儿童为本位进行环境创设,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1.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幼儿园的教育主体,因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应该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年龄特点,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在造型和色彩上顺应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

例如,色彩上,尽量选择儿童喜欢的暖色调;在班级的环境布置时注意年龄差异,小班孩子尽量设置娃娃家这种区域;高度上,考虑孩子的身高,以幼儿的视角为中心,为幼儿创设环境。

2.儿童充分参与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从实际上说,幼儿园可以让幼儿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过程之中。“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例如,可以用幼儿的画装饰墙面,可以让幼儿帮助老师做手工,幼儿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环境创设完成后,幼儿园还可以引导幼儿积极与环境互动,让幼儿在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3.体现儿童教育的一致性

很多教师参观其他幼儿园时总是不停拍照,或者在网上发现好的图片时马上拿过来自己用,但是教师对儿童的教育应是平等的,不应是凌乱而随意的。为了布置环境而布置环境,是因为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太少。为体现教育的一致性,环境创设时,不论是大环境还是班级内环境都应该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不仅应注重儿童认知活动,更应考虑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同时,教育环境应该与幼儿的教学内容或幼儿课程内容相一致,用环境使教育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用环境使教育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他们的,积极促进他们发展的环境相当重要。为了儿童的环境,为了儿童参与的环境,这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是必须要思考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

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杨 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

教育研究,2011

[3]马富成,马雪琴.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河西学院学报,2014

儿童本位,优化环境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员峰幼儿园 黄晓琴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 幼儿发展。”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环境是极其重要的一种隐形教育资源,儿童是环境的最终享用者。本 文探讨如何以儿童为本位,更好地优化环境。
第3个回答  2020-11-06
“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在纯数据的意义上,这一国务院在2016年2月提出的笼统目标,看起来像是提前实现了。从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6102万到2016年11月9日民政部发布的902万,留守儿童的数字,锐减5200万。

对新华社的追问,民政部给出的理由仍是初步的。无论户籍改革、随迁子女就地入学,还是将留守儿童的定义由父母一方外出缩窄为父母双方外出、十八岁以下缩窄为十六岁以下,目前公布之于众的,都还只是一份结果。只有将摸排方法、过程等一一公布,大家才能对“锐减5200万”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对负责牵头的民政部而言,数字当然非常重要。这902万,尤其是完全无人监护的几十万农村留守儿童,是层层筛选后最需要公权力担负起责任的那一部分。然而,数字只是很外在的指标,真正要解决幼有所育,呼唤的是儿童本位的价值理念与制度革新。

什么是儿童本位?对家庭来说,在赚更多钱与抚育儿童之间,只要不存在极其尖锐的非此即彼的选择,应该将儿童放在优先地位。父母两人进城一年共赚10万,还是留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另一个人赚5万?更儿童本位的方案,应是后者。父母陪伴生发出来的爱,才是儿童最好的教育资源。

什么是儿童本位?对政府来说,将主要责任归于家庭,仅仅是“对摸底排查中发现的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花名册通报给同级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会同村(居)委会联系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责令其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吗?不,深深反思城乡二元体制给社会造成的亏欠与裂痕,让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村居民,真正能顺利让自己留守或流动的孩子在当地接受基本的学前与义务教育,才是更为重要的选项。

对,这902万的数据中,没有包括那些候鸟一样的流动儿童。而据全国妇联2013年的报告,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基础上推算出来的城乡流动儿童规模为3581万。如果地方政府的施政是从儿童本位而不是从“教育赶人”出发,取消外来工子弟学校后,就应该将这些动辄以十万计的孩子,顺利纳入“有资质”的公办或民办学校。

高层已经有很好的想法。2015年4月,楼继伟说:“公共服务资源应该随着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其中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卫生和医疗等。财政部和教育部合作,推行终身学籍制度,正在探索义务教育资源随着学籍流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关键是怎么具体落实。

在赚钱、GDP主义与政绩考核的具体赋值中,我们要一再呼吁更以人为本的价值排序。即使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有创造力的健康儿童,也必然会给家庭与国家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基于儿童本位的价值理念与制度变革,不是民政部一家能独力解决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