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作业如何实现创新

如题所述

一、地理作业创新研究的意义 

首先是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要。新的地理课程改革更加重视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地理教师教育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更多的参与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地理作业为学生的发展能力、探索知识以及正确的环境、人口、资源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演练平台,为达到地理作业适应新课标需要的目的,就要深入系统的对地理作业进行研究,使之为科学设计地理作业服务。 

其次能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作业价值观。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作业是重建和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途径,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庸。通过不同的设计模式,创设自主性、多样化、趣味性的作业,强化课堂教学意义,从而使作为课程资源的地理作业,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地理作业,还应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的转变,追求最大化的效率。 

最后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更加关注环境、资源、人口问题,更加重视地理学。教材更新速度慢,而地理知识更新速度快,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也是不现实的。通过做作业,学生可以把握地理知识要点,用地理的方法提出,分析,以及解决地理问题;再者学生学习地理趋向于终生学习,作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新课标下地理作业的创新转变方向 

1、传统的地理作业模式,教师对作业具有绝对的发言权和评价权,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就做什么样的作业,湮没了学生的主体性,以致于作业成了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交流。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创生出课堂教学,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自然也应该走向对话。教师通过对话可以看到学生作业中的智慧和辛劳;学生的主体性在对话中得以凸显,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教师与学生在对话中形成了一种默契,地理作业变得鲜活,充满生机,师生之间更加的尊重和了解。 

2、统一标准转向个性发展。人,作为独特性个体而存在,兴趣、性格、能力和学习方式等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地理作业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考虑知识之间的差异,打破过去不同学生做同样的作业的局面。为适应能力各异的学生的需要,我们认为,作业应从两个层面上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层次性发展:一是学生层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作业,这样在各自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才能使不同的学生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二是知识层面,应该安排由易到难的作业题目顺序,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进而到策略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个性的发展。 

3、书本知识转向挖掘生活。作业就是一种从理论到理论,从知识到知识的过程,假设一种虚假的场景来让学生演练知识,达到对书本知识的再现和巩固的目的。而传统模式的地理作业题目都源自于课本,在这种作业中,学生做着大量的机械记忆,不仅毫无乐趣,而且效率及其低下。地理是一门服务性、实践性的学科,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这些地理问题、地理知识都可以作为地理作业的题目。地理教育的生活化强调让地理作业生活化,让作业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最终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感知地理知识的价值。 

4、单一形式转向多元模式。地理作业应该多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实验性的作业,打破仅靠作业本来完成作业的局势。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以及调查、借助于地理最新的探测工具等方式,让作业的手段多样化,让纸笔作业不再是地理作业的唯一表现形式。地理作业从单一形式转向多元模式,不仅要改变作业形式,还应该转变作业评价、目标、批改、形式、内容和类型等多方面,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业内容的生活化、作业目标的丰富性、作业结果的开放性、作业类型的多样性。 

总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行,原有的地理教学模式逐步落伍;教师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环境,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由于学习模式落后,造成学习效率降低的现象的产生。所以创新必不可少,只有创新才能够让现代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得到真正的提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